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变”

(2019-12-21 11:28:00)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颜红飞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无不感慨地说: “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教学的方式还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单调;课堂上你说我听,你读我跟现象严重。如何在教学上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作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下面是本人 在教学中进行的一点小小的改变,而这些小小的改变却使我的教学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一、课堂语文“变”生活语文

1、走进生活自主识字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改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低年级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材。

1)、每当孩子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校园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还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玩具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录音机等,都可以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可以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衣服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每周一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肯德基”“麦当郎”“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奥特曼”“天仙宝宝”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有一次,我在教学生字“倾”时,考虑到这个字学生比较难记,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对着各自的记法。这时,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认识这个这个字,是“倾家荡产”的“倾”……我一听,非常吃惊,一个七岁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个成语。于是,我表扬了她,并且追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呢?她骄傲地说:我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位叔叔因为每天赌博,最后“倾家荡产”……此时,好多同学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是“倾斜”的“倾”,妈妈教育我写字时头不要“倾斜”,身体要正;有的说是“倾听”的“倾”,爸爸再三嘱咐我,上课要学会倾听;有的说是“倾盆大雨”的“倾”,星期一中午,我冒着“倾盆大雨”跑回家……我的心中一时涌起一种激动!我为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而高兴,真正收到了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 实际效果。

2、感受生活个性写作

《课程标准》强调了 “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这就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实施大作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可以去公园、田野、去森林、大海、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去市场、工厂,去城市、乡村,了解生活世界的五彩缤纷;可以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从而拥有他们最好的习作内容,使学生“见多识广”进而转化到胸有成竹。记得去年的初冬下了一场雪,我就特地请全班同学一起到大操场去感受下雪的乐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观赏了半节课,后半节课大家坐在教室里畅谈“下雪真有趣”的情感,有的描绘雪片的形状、颜色、味道,有的描写雪下得好大好大,也有的描述雪落下来的样子,大家兴趣盎然,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第二天,雪停了,我又和同学们来到寿昌公园观赏雪后的美景,还进行了一场“雪战”,虽然公园里积雪不厚,但大家玩得很起劲。在日记中,全班竟没有一个人不写下雪或雪后的美景及打雪仗的乐趣。

从中我发现,同样是写雪,通过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但写作的角度、选择的内容、心理的乐趣、表达的形式都截然不同,真正体现了学生童趣的生活。

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 “视听天地”。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如中央电视台专门直播了全国业余歌手大奖赛,我觉得这样的节目收看很有价值,其中歌手的综合素质考核更能让学生学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科知识,我建议学生每天收看,他们果然看得兴趣盎然,早上一到校先交流歌赛新闻,在交流中尤其对镇海中学---- 丁超 老师上台演唱他们更是言不胜言,滔滔不绝,。借此,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由衷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习作的内容果然是丰富多彩,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如《好一个丁瓜瓜》《一身冷汗的丁歌手》《我为你自豪》《老师,您也害怕》《雄镇的歌声》《汗珠子不是你的分数》等等。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一首短诗:

《好一个丁瓜瓜》

好一个丁瓜瓜,丁瓜瓜,歌喉亮,丁瓜瓜,唱的响,好一个“顶瓜瓜”,

上台演唱就是他。张口就显歌唱家。一字一句多漂亮。唱得珍珠满脸挂。

笔挺西装多潇洒,台上评委笑脸张。雄镇歌声北京扬,要是答题不紧张,

一表人材人人夸。似乎在说他最佳。镇海英才满天下。你的成绩更理想!

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让他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他们的笔下必将创造出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佳作。

二、读通课文“变”读活课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地细读课文,读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多种语言的风格,用自己语言的个性揣摩课文的精彩之处。我在教《一定要争气》一文第一个事件时,就引导学生细读这段话,从童第周“再三请求”与校长“勉强同意”这两个词语去感受并写出童第周三次不同的表示请求的话及校长勉强同意时的情景。反馈时,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着:

童:校长,请答应我吧。

校长:(不假思索)不行!

童:我能行,以后一定努力学习!

校长:(瞥了他一眼)你的成绩实在太差了,能跟得上同学吗?我怎能答应你呢?

童:请您相信我吧,我可以保证,一定会更上别的同学!如果跟不上,我下学期自己退

学,给我试一个学期也好!

校长: (皱了皱眉头)那好吧,先试一个学期。

这位学生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于是我顺势迁引,呼唤人文情感,引导学生把具有个性化的语言通过朗读进行内化,我让一名学生扮演童弟周,我作校长,朗读中令人激动的一幕出现了:扮演童第周的学生读第三句请求时,他竟 “嘭”的一声跪在校长(我)的面前,含着晶莹的泪苦苦哀求着,“请您相信我吧,我可以保证,一定会跟上别的同学,校长,试一个学期也好!您不同意,我不起来了。”此时此刻,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只有那一双双“哀求”的目光企求校长,有的甚至含泪沉默,然而,当他们听到校长让童第周试一个学期时,顿时有的学生充满了微笑,有的充满着希望,有的甚至带泪鼓掌……,于是我就让学生把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用语言表达出来,倾吐他们的衷言,使文章充满人文情感,果然催人泪下而又充满童心的片段诞生在学生的笔下。

三、统一作业“变”自主作业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长期以来,作业模式单一,缺乏层次,让全班甚至全年级做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无视学生间的差异存在,同时会产生学生厌学的负面影响。抹杀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每个学生”的观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在学生作业布置中作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一个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快结束时,我在二年级( 6)班刚上完新课程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十六个成语:“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勤学好问、好学不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读读认认”中的“炉灶、铝锅、漏勺、铁铲、茶壶、汤盆、菜碟、饭碗”八个词语时,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我突然发现孩子们的目光由原来学习时的兴奋变得暗淡下来。坐在讲台前的成语大王----钱学栋已经无精打采地拿出方格本,轻声嘀咕:“每个词语抄四遍,成语连带意思一起抄吧!”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似乎被什么东西猛烈地碰撞了一下,如何使学生不仅在学习时充满活力,而且在做作业时也能保持原来学习时的浓厚兴趣呢?我就说:“孩子们,今天的作业让你们自己作主,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作业,做多少、怎样做全凭你们自己的需要,老师相信你们会比抄写做得更好,好吗?”

下面是我摘录下来的孩子的作业:

1、张凌是一位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喜爱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他选用“读读认认”中的词语写了一段话: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为了妈妈在节日里过的快乐,我决定今天当一天“妈妈”。于是,一大早我就忙着洗菜、做饭,最不易做的是炒菜了。我先把铝锅洗干净放在炉灶上,等锅子干了倒上油,然后把切细的菜放到铝锅里,拿来铁铲小心地翻几下,最后放上盐和味精,我就迫不及待把菜盛在菜碟里,一道炒青菜就这样诞生了。接着还做了好几道菜,最后做了一个蛋花汤,用勺子把汤盛在汤盆里。看着一桌菜放得整整齐齐,我别提有多高兴,拿来饭碗、筷子、条羹,“妈妈”召集全家人吃饭了……

2、黄莺应孩子的 作业是以搜集、归类、列表格的形式来展示的:

火锅、煎锅、蒸锅

高锅、压力锅、

炒锅、电磁炉锅、

汤锅、奶锅、铝锅

菜刀、刀叉勺

水果刀、刀叉匙、

餐刀、砧板

不锈钢刀叉匙

铜壶、铝壶

茶壶、搪瓷壶

水壶、酒壶

杯子、碟子

汤盘、汤盆

打蛋器、锅铲

饭盒、电饭煲

汤勺、漏勺

汤匙、饭勺

饭碗、筷子

菜碟、酒杯

深盘、菜碟

从表中发现,虽然搜集不全,归类有些零乱,但好多餐具用品都是书上没有出现过的,都是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这样作业的形式她也做了一番设计,由此可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超过文本内容及教师教的范围了。

3、陈子杨孩子她父母是做百货生意的,所以他对日常用品比较感兴趣,有时也露出一点生意味。他就用陈述的过程,以做广告形式介绍有关餐具的功能。

例:煎匙:大家好!我长得头大大,身体長,大家都叫我“煎匙”,因为我喜欢在我兄弟的肚子里煎来煎去、炒来炒去,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锅:嗨!我就是“煎匙”的兄弟。虽然我张得圆滚滚,外表看起来不显眼,但是我个性好,什么热火、烫油、滚水都能忍。大家有的叫我“鼎”。请你们跟我念一遍“鼎”。

……

多有创意的小男孩!既认识了字,又了解了功能,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真正落实了 新课程強调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4、国斯颖等学生是我班的小诗人,他们选用学过的成语写了一首首小诗。 二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成语小诗真不简单!诗句虽然没有像诗人那样严谨、押韵,但他们那种创意却令人惊叹!

(一)(二)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休戚相关生死相依 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不耻下问学无止境

同心协力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四)

勤学苦练好学不倦 舍本逐末轻重倒置

学如穿井知难而进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穿壁引光映月读书 小题大做徒劳无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说真的,学生的这些成功作业让我惊叹、让我感动,更使我感悟:为何要“蹬下来”看学生呢?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生活阅历有时已超过了教师!感叹自己为何没有早日发现他们的优点。“新课标 ”提倡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也是作业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应该让他们从“统一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权自我选择作业方法、自我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让他们的个性在自主作业的舞台上飞扬。

由此可见 ,“变”是事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变则通,变则活。变一变,可能就会变出一些新花样、变出一番新天地、变出一番新景象。新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在不断的“变化”中不断“深化”、不断“进化”、不断“优化”,从而创造出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