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9-12-19 17:38:02)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郭仁发
由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语文教师为了应考而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而搞题海战术,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中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宣传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使他们能在家庭教育中正确教育子女,不以考分高低作为衡量子女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不在考分高低上对子女施加精神压力。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高素质的语文人才?笔者认为:只有在中学语文学习、实践方面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是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语文人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经常教育学生:不但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学会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经常教育学生,中学语文教师还要经常进行家访,让家长配合学校正确教育子女,不随意挤占子女的课外时间,使子女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外阅读和参加社会实践。
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源于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经验,书本知识和社会经验越丰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越强。很难设想,一个书本知识贫乏、社会经验缺乏的学生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现在,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有紧迫感,自觉而努力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能力。
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质,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只有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才会自觉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会认真地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能力。其次,中学语文教师要尽量多挤出一点时间用来读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