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2019-12-05 17:41:14)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郑文秀
——《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体会
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曾对第五条“为人师表”颇有感悟。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美,容易引起学生的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表率作用。当一位教师风度翩翩、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学生就容易产生兴奋喜悦的情感;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修饰、拘泥拖沓则会给学生产生不修边幅、散漫、不严谨的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效度。
在听课与指导教师时,也常把教师的仪容、神色、表情、目光、手势、言谈、举止等这些能够体现教师风度、气质、修养的教态作为教师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综合考量。然而,现实中教师真的能够使自己的教态变化多姿多彩却着实不易。
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表演的艺术家。能够做到既“含情脉脉”又严慈有度的教师绝对称得上是个艺术家。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教师的微笑和赞许、期望与关切、惋惜或惊讶乃至不满与愤慨,等等,都会传递一定的信息,引起学生的相应的反应。作为教师,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师生的目光接触与碰撞能让学生迸出火花、产生灵感。曾经听过中心校王春梅老师的课。那真的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爽歪歪。教师传神、会说话的目光与学生那充满童真、童趣的眼神相接的瞬间,学生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感,产生了爱屋及乌的效应。即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反馈,知道了学生是否对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度。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鼓励、探询与疑惑;暗示、提示、警告等情感的表达,可谓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教师端庄严肃、亲切自然的姿势变化也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是师生交流情感不可或缺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自然大方的姿势会给学生轻松和美的感受。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教师激疑致问,师生共同解答。教师为学生创设疑难情境,促使学生质疑发问,师生一起寻求答案。或者由学生自发提问,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陈述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的看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而解惑。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对师生的提问的“度数”把握不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师生在教与学中的提问有了较深的感悟。
提问的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教学行为与方式。在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第二,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第三、通过问答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第四、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提问时要注重真实性,真正触及学生认识的矛盾,成为学生产生探求欲望、推动积极思考的刺激。同时,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决问题。在提问时要具有差别性,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善于提出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适合学生发展思考力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善问来促使学生会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