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及学生发言评价
(2019-11-25 19:06:4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季从云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上经常见到这种情形:教师为了表示自己是在实行“启发式”教学,也为了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一节课竟提问了几十次,也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和提问的效果,教室里数不清的小手在乱晃,真叫人眼花缭乱;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地指名回答,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则不置可否,不作评价。最后当某个学生答对了,教师便喜形于色,对这位学生大加表扬一番,于是这一提问回答的环节就随之结束。至于答错的学生错在哪里?是不准确?不完整?还是答非所问?答对的学生对在哪里?学生都一概不知,教师也从未关注。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计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上,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提问让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提问那些有所准备、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还能通过回答满足表现的“愿望”,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那些没有准备、不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对提问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确,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收获,而那些不够投入的学生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这样,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那些乐于表达的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大部分学生却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表明他已经掌握了知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掌握该问题。学生有时可能只是靠猜测获得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而有时,尤其是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是碍于课堂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小看他),不得不对他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自己本身却并未理解该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注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使提问和评价成为课堂交流,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太难会导致课堂陷入“僵局”,问题太易会导致课堂变成“闹市”。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难易合理。此外理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堂提问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提问能否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选准时机,使提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的好处首先体现在评价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训练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任何指导,那训练也就无从体现了;第二,评价发言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第三,评价发言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路,使教路更顺畅,学路更清晰。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上,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提问让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提问那些有所准备、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还能通过回答满足表现的“愿望”,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那些没有准备、不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对提问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确,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收获,而那些不够投入的学生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这样,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那些乐于表达的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大部分学生却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表明他已经掌握了知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掌握该问题。学生有时可能只是靠猜测获得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而有时,尤其是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是碍于课堂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小看他),不得不对他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自己本身却并未理解该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注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使提问和评价成为课堂交流,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