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

(2019-11-21 13:48:41)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提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我们每个人就都会想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作品。是的,这些名著确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了让青年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的章节,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初见这些文学名著的端倪。可是,刚上中学的孩子大多没有读过这些名著,即使读过也是一知半解、半懂不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这些名著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合适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和理解。

中学语文第二册书里选入了《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一章,这一章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的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选段从不同的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学习课文的重点也在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对于《三国演义》,有的学生通过看电视等一些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也有一些学生仅限于知道曹操、刘备、关羽等一些人物,至于杨修之死这一章熟悉的却没有几个人。由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我们所处年代相距甚远,以及学生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等特点,因而教授这篇文章难度较大。这就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觉得讲授此课可以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我看到一位教师在这样做的时候,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简化了情节,把录像与原文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了杨修虽聪明、善说、学问深、有才华,但狂妄、轻率、好面子、恃才放旷的特点及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这样,课文的重点、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掌握了。

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节选了《水浒传》中的一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基于大多数学生看过《水浒传》,对其中的人物都能说出一二三来,我在教授此课之前开展了“我讲《水浒》人物”的活动。在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讲了有关宋江、李逵、武松、林冲等一些人物及有关故事情节。对于其中和文章有关联的,我适当地进行了展开,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讲授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讲课时,由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现在第三回,所以我以介绍《水浒》的前两回导入,然后自然引入课文。由于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所以学起课文来就非常轻松,概括人物性格全面、正确,对《水浒》这部大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利用《水浒》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水浒》的认识。我与学生共同商议拟定了以下文题:《路见不平,方该出手》、《李逵,你是个好官》、《宋江,你大错特错了》。同时也设计了片断写作,如就宋江、李逵喝毒酒一场分别写一段二人心理描写。这些题目正是学生想说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不会像以前写作文那样感到难以下笔、无话可说,所以产生了许多条理分明、说理深刻的佳作。由此,把课文、作品、写作联系在一起,既学习了课文,有了解了作品,又训练了写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三得。

此外,在教授《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在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同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这两个人物以及两个人物所处的社会。再者,把《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严监生”引入课堂,给学生讲了“两根灯草”的故事,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教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给学生们深入地介绍了时代背景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概况,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没有了学习古典小说常有的障碍,收效甚佳。

总之,在教授古代文学名著篇章时,我采用了扩展、比较、积累联想等一些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扩展了知识面。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抛砖”之见,祈望方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