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9-11-19 13:44:19)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学时间同样教学进度基础上实施的分层指导。它不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学校实施的分组教学(就是快慢班制)。为了回避因等级划分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学习造成的心理障碍,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有着一定深度和无限潜力的水井,力争恰到好处地给他们 “一瓢水”,使其智慧的源泉在其自身动力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而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那么,在尊重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该如何做起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主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第一,首先实现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师生每节课共同奋斗的目标,它既是《大纲》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准绳。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 .思想目标和启智审美目标三个层面。每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要实施怎样的教育思想都必须结合课文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如《观沧海》这首诗;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默写这首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3.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这里教学目标1.2面向全体同学,教学目标3则面向优秀生。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哪说哪了的“意识流”。

第二 ,选择富有张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

致力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颇多。其中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把教学法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认识论原理,提出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类从辩证法原理,提出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三类从控制论原理,提出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可以说巴班斯基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习认识--刺激学习认识--检查学习认识效果的循环过程。实施分层教学就要淡化课堂讲解,减免繁琐的分析,就要选择最优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睿智。

1、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对新课的认识是从预习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质疑问难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老师通过答疑释难可以对不同学生给予分层指导。为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经常引用别林斯基的话 “学生如果把先生看成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敌手”,激励学生把老师这个“敌手”打倒,要求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即使是学生的问题有时看似幼稚可笑,教师如能循循善诱,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故乡》时,有学生质疑闰土和“我”到底谁是“哥”的问题。因为他发现课文中一处是“阿!闰土哥,--你来了,……”一处是“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我在启发学生时,让他们先体会“公子哥儿”的含义,又点出《红楼梦》中刘姥姥称宝玉为“哥儿”。学生们通过比较不仅明白了“迅哥儿”是对富家子弟的称呼,也体会到课文

中封建等级的差别早已有之,只不过年少时彼此体会不深罢了。我又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二十年后 “我”和闰土之间的等级关系变得如此分明了呢?为此,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却成了我和学生分析课文的一个切入点。

2、刺激学习认识阶段实施分层指导。

刺激学习认识阶段,研析新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文体不课型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以《观沧海》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常采用诵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范读此诗再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再指导学生描绘诗人笔下景物的特征,进一步赏析精练的语言及精巧构思。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诗的最后一句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学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的?其中一名同学不无创意,他认为: “诗人不是以大海作比,而是以‘山岛'作比,大海的‘洪波'暗示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正是诗人想在动乱的社会中有所成就。”我在点评时,先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诗人以大海作比,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政治报负;然后对那名同学颇富创意的表达给予了高度赞赏,其实作者不正是想在动荡的社会潮流中做历史的中流砥柱吗?研析新课时,除讨论法.赏析法外,比较法.情境法.问答法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法等,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发挥主导作用,监测.驾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锱珠比较,对学生颇富创意性的认识点拨鼓励,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甚至触类旁通。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或方法,都切忌流于形式,只图表面热闹,浅尝辄止。

3、查认识活动效果阶段要分层。

布置作业是衡量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我布置作业时,紧扣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分层递进,采用 1X”制,也就是第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做,包括第二题以后的各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选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既使学生减轻过多的作业负担,愉快地按时完成作业,也使优秀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再以《观沧海》为例,我布置了四个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文字或绘画描绘这首诗所体现的意境;3.简析作者在《观沧海》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政治报负的。4.课下诵读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总之 ,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