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2019-11-19 13:33:11)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郑燕英
一、观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作文时,学生感到无事物可写,其实并非无事物可写,而是自己没有发现,没有留心,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视无睹”。作文贵在真实。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在观察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每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满诱惑力的。如果学生热爱生活,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能深入探究,就能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作文时,学生手中有素材,就会个个跃跃欲试,便可写出丰富生动的作文来。
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样的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重点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的质量。
二、阅读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凡是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天性是模仿。小学生习作有一个从仿到写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已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小学生作文模仿的对象,主要是一篇篇范文。阅读文章可仿片断,也可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学,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学习它的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学会合作。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积累作文素材。
三、习作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不好作文”的心理障碍,对作文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还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突破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信心。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精心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观察仔细、表达得体或有创见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还是片言之语,只要有可取之处,都应给予肯定表扬,写上几句赞扬鼓励的眉批。对写作有困难或缺乏兴趣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劣中选优、沙里淘金,从点滴入手,热情扶持,诱发上进的火花,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运用得好,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已会写,自己能写。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念,引燃兴趣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经过努力,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先苦后乐的过程,充分体验作文中的自我成功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税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学生习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找出习作的优缺点,养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
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同学帮助修改,还要让学生帮助同学修改作文,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