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提问的程序和步骤

(2019-11-18 22:31:1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堂提问的程序步骤,要考虑学生心理状况,实际提问过程,一般应注意下列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要简炼明确,使学生确切地掌握教师的要求。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先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被指定的学生参与提问问题的思考。

2.稍停。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以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掌握稍停时间。

3.指定回答的学生。教师要亲切地指定学生针对所提问题,沉着地将自己的认识,有系统地表达出来。教师不应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使学生不感到紧张,不拘谨。

提问的顺序应从知识性问题入手,然后递进到高层次的提问,这可以用来深入探讨一个复杂问题或用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个特殊的概念。开始的问题可以产生一些直接的经常是表面的或不清楚的回答,接下去的问题应该是阐明性的、探索性的、集中性的或重新定向性的。

阐明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重新陈述他们的回答,以便使教师和同学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经常要求学生回答的更明确,并把他们开始的答案划分成具体的几个部分。

探索性问题试图使学生们能扩展他们的回答或检验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些问题能揭示出学生们对各种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以及他们怎样来构想自己的答案。

集中性问题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知识以及确定能帮助系统地阐述问题的过程。

重新定向性问题是让学生注意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或过程,这些问题拓宽了学生交替回答的兴趣。

要做到上述提问的有序性,再次说明了好的课堂提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酝酿选择,对教材熟练掌握,大纲深刻领会,并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方能很好完成。

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光有好的提问设计是不够的,课堂提问时还应注意五个先后,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先提问,后指名。

教师清楚地叙述完提出的问题后,要观察学生对提问是否明确,努力使全班学生都动脑筋思考,然后再指名回答。如先指名,被指名的学生积极思考,未被指名的学生就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先思考,后回答。

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回答的内容、回答的方法及组织的语句不一定框梏于预定的设想,要鼓励学生的创见,对于那些思路奇特、逾越常轨的答案,要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3.先讨论,后结论。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尽量不要立刻表态,可以让别的同学补充、纠正、表示赞同、表示反对、提出不同的答案、提出更佳的方案等等。在此基础上,老师“顺水推舟”,根据成熟的讨论做出结论。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问题从各种角度得到剖析,使答案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

4.先学生,后教师。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稍有停顿,要让学生思考继续回答,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才适当引导和暗示。回答有错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或另外请同学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看法。

5.先激励,后更正。

对学生的回答要热情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积极参与答问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眼表扬他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处。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当然要鼓励,但也要在更高层次上要求,促进他“更上一层楼”,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不能“固步自封”。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