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点点滴滴

(2019-11-17 19:53:0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数学活动的效果。

我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华而不实,问题的提出往往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漫不经心,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动辄“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或者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警钟长鸣,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教师提问产生畏惧。

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即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就是问题要解决什么要明确。

2、有启迪性。即所提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能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言行有潜在的影响。教师不要讲什么之后都问“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这些问题所得到的答案然是“对”、“是”、“懂”,但效果平平。

3、有适应性。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无论哪个班组,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优、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4、有灵活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问也是一个样。首先要选择发问的时机,在学生进行“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发问,其次,发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应该给生思考回旋的余地。“开车不等客”的作法,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第三,讲究发问的方式,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提得新颖,能发人深思。

5、面向全体学生。即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