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9-11-03 20:43:0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据统计,1堂课约有8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从这个角度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受激反馈、教师再对反馈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有“问”有“答”,也就必然会有“听”。
提问”有很多方式,我认为首先要弄清四个问题:
1、谁来问?
现代教育理念下,问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数学问题谁问都可以,关键是该学会的要学会。
2、要问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指向,问全班或问学生个体。问全班的一般是普及性的问题,一般用在巩固、小结的时候居多,属于思维的集中,学生的答案不二。而指向个体的提问则比较全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可以诱发学生异向思维、展开讨论。
3、问什么?
问疑点,诱发讨论。
问重点,启发思考。
问难点,化难为易。
问反馈,突出根据。
4、怎么问?
孔子在《学记》中说道:“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意即: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给我们以启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做到:弗牵、弗抑、弗达。
弗牵——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弗抑——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
弗达——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破坏谈话的人总是喋喋不休,善于谈话的人只是提问,并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有效提问也是有技巧的:
技巧一:转移。转移是指教师的提问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学生回答,而应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美国学者盖奇(Gage)提出的7种教学策略之一便是:“要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同”。后来,有学者(Kerman)提出了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这个方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减少了纪律问题。
转移的目的在于建立积极的教学模式,通过转移使全体学生卷入学习,转移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技巧二:启发。对待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启发。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有些教师很快就会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向另外的学生,请另外的学生回答,这是一种不佳的选择。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先前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将会感到困惑,并从心理上不愿意参加后面的讨论。正确的做法是启发先前的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答案。
建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假设学生可能不会成功,应事先想好促进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的办法,在上课前准备好启发学生的方案。启发能得到极大的回报,既有知识的,也会有情感的。
技巧三:追问。前面讲到的转移是增加学生的卷入数量,启发是正确处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情况。但还有一种情况,学生的回答正确但却不充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追问”。
追问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追问一般不介绍新的观点,而是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许多教师常常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对与错,不注意给学生进一步加工信息的机会,学生很少有机会来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情况。
技能四:等待。调查发现,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通常只有1秒,甚至更短。如此短的时间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困难的。事实上,如果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有所提高。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是有意义的。等待可以促进学生真正地思考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多等待几秒。在最初的沉默阶段,师生都会觉得有些尴尬,当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和学生都会习惯起来。
应用这种技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假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一无所知的茫然表情,这时如果等待,学生反倒惊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等待。只有当学生表现出真正在思考问题时,教师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当然,当教师提出的是一个低水平的简单问题,也不需要等待太长的时间。这样看来,应用好等待的技能,需要教师对问题本身的水平和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力,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修炼才可以做到。
低水平问题与高水平问题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仅限于对信息的回忆,后者则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因此,在认知领域的目标中,只有“知识”水平的目标被认为是低水平的,其余的五个水平(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都被认为是高水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