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2019-11-02 20:24:33)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学须有疑。善于质疑、解疑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学得活、记得牢,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再者在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让学生质疑,不是教师发问学生答问,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解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提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确实很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学生肤浅、表面的质疑,这可是学生的闪光点啊!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质疑的点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而我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敢问、会问、爱问的能力。
一、启发鼓励,使学生敢问
在以前传统教学的主宰影响下,许多学生心中有疑问,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却不敢提出业,原因是怕被人嘲笑、怕被骂或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能把问题表述清楚。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应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或书中的看法。要求学生敢问,关键在于爱护和扶持他们敢问的热情,对勤于动脑、积极提问、答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对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既不能觉得所问的问题好笑或偏离教学要求而不屑一顾,也不能因为问题不着边际而表现出不耐烦。
二、授予“问法”,使学生会问
学生有了“问”的勇气,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思维的缺陷,逐步培养学生在思考中善于抓住本质的东西,不断提高质疑能力,使他们会问。1、在题眼处质疑。教材里的很多课题是点睛之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题眼入手进行质疑。如教学《春天的手》时,我引导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后,小朋友们想知道什么呢?“春天怎么会有手呢?”“春天的手是什么样的”“我想看看春天的手”……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懂得发问了。2、重点词句处质疑。重点词句是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的主体部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那些含意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春天的手》中这句“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有的学生提出“是怎样抚摸着大地,我怎么感觉不到?”在引导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挺富有价值。3、结尾处质疑。在文章的结尾处质疑,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拓宽思路,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如教学《插秧》时,在总结全文后,我引导学生质疑:谁能提个问题,如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怎么样,教师举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着会问问题。
三、讨论解疑,使学生爱问
学生是聪明的,质疑的气氛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具有思考价值的质疑定会出现,对引教师应加倍珍惜。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他们通过小组讲座或全班交流来解决,教师只对那些较难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启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给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质疑的积极性,使他们爱问。如教学《春天的手》时,有的学生发问“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从哪里可以看出一片新绿?对于爱问的学生我先肯定,然后再进行小组进行讨论观察外面的变化,一时课堂气氛热烈,有的又提问:春天的手是怎样掠过小河的,小河又怎么会唱起了快乐的歌呢?……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马上被学生主动地提出来。
总之,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循循善诱、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