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节语文好课带来的启示
(2019-10-31 22:57: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研究 |
原文地址:一节语文好课带来的启示作者:朴实无华ztj
1.评教师:
(1)教学内容整合体现了灵活性;课本原文是一篇说明文,按照常规处理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授课老师果断地将原文变成了欣赏性的文章,引导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欣赏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2)问题预设具有科学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一堂成功的课往往离不开课前老师对预设问题或练习的科学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设计。在预设练习中,从基础性、拓展性再到挑战性,一步一个台阶,层层深入;在预设问题中,学生不可能直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引发悬念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好课带来的几点重要提示:
(3)课前预习情况检查体现了务实性:为了检查落实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老师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小组预习完成情况检查。由各个小组的学科长如实地向老师汇报。
(4)教学活动组织呈现了有序性:从课前的预习检查,到课中的问题探究,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有条不紊,有序有效。
(5)教师导语具有规范性: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的规范性导语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活动程序是完全按照老师的指令执行的。规范的特征是:指令简要、表述清晰、活动有序。
(6)教师评价具有艺术性:授课老师不愧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始终没有忘记要以欣赏和感谢学生的心态去评价学生;
(7)教师肢体语言表达充满情感性:授课老师在本课中始终面带微笑,眼神充满期待与鼓励,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温暖和自然。
2.评学生:
(1)课前主动预习的自觉性: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从学科长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组员都提前自觉完成了,体现了学生高度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参与活动具有广泛性与积极性:从课前预习的检查情况已经课中的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始终保持了积极的动机和热情,而且是全员性参与;
(3)交流互动具有真实性:学生在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敢于提出质疑,于是就有了新的生成与交锋,而这种互动又是水到渠成的,所以显得非常真实自然;
(4)学习成果展示具有代表性:由于小组学习成果是各组组员的合作产品,并不是个人的智慧展示,所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老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是确保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2.好课离不开好老师,好老师首先要有好的理念,坚持好的理念就可以创造奇迹;
3.好老师+好学生+好活动=好课堂;
4.在新课改面前,新老教师都在同一起跑线,新老师也能创造奇迹;
4.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丰富资源,用得好,师生都不累,教与学都是一种享受;
5.有效的预习案是确保课中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课前自觉完成预习任务的的良好习惯是老师上好课的必备条件。
6.精心设计的学习案是确保好课的关键所在和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