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课堂提问的“四维度”

(2019-10-28 20:54:0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数学课堂提问也是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态度,这种不断对话、交换思维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由浅入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包含了情感的推进与融合,从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而要紧紧围绕数学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授课时要关注提问的清晰度、强力度、疏密度与普及度等四个维度,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问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数学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四个维度,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清晰度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级思维,提出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首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听后能明确提问的要求,迅速投入思维活动。语言模糊冗长的提问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要指明提问的对象,是要求集体回答还是指名回答,防止出现各说各说的乱哄哄现象。三是提问的内容和语调要具有启发性、鼓励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宽松情境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开放状态。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后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道理。

又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始可首先提问:==,括号内填什么数等号两边的分数相等?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是不可能马上说出正确答案的,于是急于想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解答这一新的问题。这时教师及时转入正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先学习新的知识。接着出示大小相同的三张长方形纸片。(图略)

问学生:三张纸片的阴影部分用分数各怎样表示?(、、)

再问:三张纸片中阴影部分、、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相等)怎能样表示?(==

三问:与分子与分母之间各是什么关系?(212倍,422倍)与呢?(414倍,824倍)如果把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8(扩大8倍),新分数与原分数还相等吗?(通过折叠第三张纸片证明相等)

四问: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由于上述四个问点都选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转化处,且提问的要求明确。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教师很自然地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强力度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级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 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的例3“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时把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为“谁能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造林任务完成怎么样?”就这么一改,便产生了一个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开放性问题,便设计出了一个与“问题解决”教学要求相符的探索性问题;也就是这样小小的一改,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教学过程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可以自由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有旧知识的回顾与应用,也有新知识的猜测与探索,教师一没有“牵牛”,二没有“放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三、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疏密度

一堂数学课是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设问,但不是说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问得学生“喘不过气来”,那样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出现“答前”而“忘后”或“答后”而“忘前”的现象。所以,在数学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间断休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独立思考时间与主动探究时间。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时,可设计两组问题,先出示第一组问题:课本第**页讲20+30=50是一个等式,又说20+χ=100也是一个等式,你认为什么叫等式?什么叫做方程?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认识了方程的意义后,再出示第二组问题:什么叫方程的解?为什么说x=80是方程20+χ=100的解x=62是方程3x=186的解?什么叫方程解?“解方程x-8=16与“求未知数x-8=16在书写格式上有几点不同?书上对“解方程”强调了什么?你认为呢?

设计这两组问题,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点思考的情境。同时,在出示这两组问题时,前后间隔了较长的时间,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普及度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级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现在有不少教师往往爱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来、答不准确而避开他们,尤其是在公开课。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级参与,而是消极等待,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采取“八面骚扰法”,注意提问的面要广一些。即使在提问个别学生时,也应该注意让其他学生认真听。如在提问某位学生时,可以这样说:“现在请同学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在这位同学回答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纠正。这就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使回答的、旁听的都能积极动脑。同时设计数学课堂提问时要难易适中,不能过难,只面向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连差生不用思考都能回答。要从大多数考虑,使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也就是说,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伸手不及,跳而可获”。

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对有些提问的回答的重点和关键摸不清方向,而这些知识又非掌握不可。这时,优生的答案如果正确,可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借鉴,进行复述。还可以在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类似的问题,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提出后,可优先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回答的内容基本正确,只是语言表达方面不太清楚,教师可先肯定好的,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帮助他们重新组合答案,然后让他们作第二次回答,如果仍有遗漏,教师可发动大家一起矫正。即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错误,也应允许他们重新思考,并联给予“再答”的机会。

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下一番功夫,可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四个维度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兼顾提问的四个维度,适时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突破关键、引导探索讨论,可以避免出现“启而不发”与“启而乱发”的现象,保证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