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勾连日常:在联想中矫字形之误

(2024-08-11 17:26:40)
低段的孩子在写字的时候经常有“丢三落四”或者“画蛇添足”的问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有所欠缺,但从小到大生活常识却积累了不少。引导学生勾连生活,用常识进行联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这一问题。
1. 勾连日常语言,让笔画在联想中清晰显现
语言和文字作为两种载体符号,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方言作为语言文化的一种,具有地域性和唯一性。有时候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对于某个字,学生经常写错,教师反复强调易错点也难改正。这个时候,利用日常语言,比如方言,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记忆作用。
在进行《口耳目》这一课的生字教学时,发现学生在书写“耳”这个字时错误较多。有的学生会把第一横漏掉,有的学生则会把中间的两个短横多写一横或者少写一横。这时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不难发现,这个字的笔画其实是有规律的,而且有趣的是跟数字“二”有着紧密的联系——“耳”字有上下两个长横,中间有两个短横,而左右有两个竖。而“耳”在我们的地方方言中读作“拟”,与数字“二”的方言同音。这样一分析,生动且形象,学生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耳”字的笔画构造,在写的时候就能避免笔画缺少或多余的问题了。
方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且因为其地域性和唯一性,不同地区的孩子可以根据其自己家乡的方言进行语言的迁移,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识记生字,书写的时候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