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高阶思维的本质与意义
(2022-07-19 14:28:00)高阶思维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20世纪中期布卢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时,就已经把“分析、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换句话说,高阶思维是建构思维层次理论的应有之义。为什么时至今日,高阶思维突然从思维发展的连续谱系中逸出,成为一个需要专门对待和特别研究的领域?这背后反映的是当代科技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尖锐挑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胜任未来科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改造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高科技社会不断激增的海量信息、庞大数据、颠覆性知识与技术,真正实现人类知识再生产的加速度,是当代教育必须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高阶思维应时而起,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挑战的最直接、最集中、最先被确定的现实选项。
从目前有关高阶思维的文献来看,研究者一般把它看作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劣构问题)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主要在于,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尚没有现成的知识、技能及策略可以直接迁移运用,需要学习者基于有限的知识经验,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进行试验、反思、调整和完善,最终解决问题。概括地讲,高阶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跨学科性、自导性和创新性。显然,现有的以记忆、理解、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高阶思维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