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科高阶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2022-07-19 14:27:32)
语文高阶思维是一种情境化的实际思维,不同于形式化的逻辑思维。当前不少学者提出中学语文应该给学生教点逻辑知识,借此发展其高阶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逻辑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逻辑知识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维推理过程规律性的认识,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高阶思维。语文高阶思维所面对的问题情境是复杂的、综合的、不确定的,形式逻辑面对这些问题无能为力。只有等到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才可以利用形式逻辑来检验思维结果的表达是否合乎逻辑要求。杜威早就指出:“逻辑学读物中提供给人们的逻辑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思维,甚至也不能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思维。”[2]与传统的形式逻辑不同,以非形式逻辑为核心的批判性思维近几年日益引起普遍关注,成为语文高阶思维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批判性思维指向经验的实际的思维过程,采用分析、辨别、比较、评估、推断、反思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强调基于证据进行合乎事理的推断,力求避免主观臆断。例如,教学《愚公移山》,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去发现这篇寓言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夸张、虚构的文体特征;再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我们忽视了文本中的这些寓言特征,把愚公移山看作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来理解,是否会导致我们对文本的误读、对主题的误判?一位名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就把它作为真实的故事来分析,结果导致学生纷纷批评愚公的移山行为,认为他不切实际、好大喜功、独断专行。只有立足文本证据、着眼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考辨和反思,才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和批判性,对愚公移山的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高阶思维的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