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新,让作业更有料
(2022-06-26 11:45:45)
“好奇、好动、好玩”是小学生最大的身心特点。因此,创新作业内容,让其更贴合学生的天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作业之中。
1.在体验性作业中感悟
众所周知,学生的自身认知、理解能力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学习、教育才能得到提升。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体验性作业,通过一些特定场景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去感知、领悟知识。
《观潮》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学生初步把握“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阅读方法后,老师可以布置“观看海宁潮视频或是在家长带领下赴海宁盐官观看潮水”的作业。我们可以想象,当目睹海宁潮携雷电之势奔涌而来,当文学与现实完全融合在一起时,学生们当时的震撼与激情,他们必然会被语言,被大自然所深深折服。
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是本土资源,设计更多的体验性作业,让学生融入情境,去体验,去感受……
2.在思辨性作业中发展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层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语文作业应该是学生智慧性的思维活动,它应该能促进学生更多的思考,引领他们在认识、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活动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思辨性作业就是要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主动融入思考,全面看待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果,并能以反思来重新推动后续学习,从而促进其逻辑的形成,思维的发展。
统编小学语文以单元整组的形式进行编排,这为思辨性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可能。以六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此单元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人文主题,以“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为阅读要素,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在完成三篇课文的教学后,我们可以根据主题与要素,设计了表格式作业:
前一篇:形式创新,让作业更有趣
后一篇:认清高阶思维的本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