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望江二中-陆正启美术工作室
望江二中-陆正启美术
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52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微论

(2022-12-04 10:47:54)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情况

 

雷春: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生活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系统解决教什么、用什么教的问题,是学校兼顾国家意志、学校特色、教师个性、学生经验,面向学生成长建构的教育实践方案。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生活可以从以下层面展开。

以课程规划构建课程文化。课程需要进行规划,以确保其能够完整地呈现出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的文化价值。课程的规划要在准确把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发展、学生体验、现实生活,进行连贯性、系统性的设计。对于学校而言,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课堂,也就激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瞄准什么样的育人目标,考验着课程设计者的育人智慧。

以课程组织实践课程价值。学校的课程组织要突出三类课程的价值。一是单学科特色课程,突出学科内知识模块之间的整合。充分研究学情,以实现学科内体系内容的深度融通,通过课程主题和内容的创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发展需要,凸显“基础+特色”的课程特征。二是跨学科融合课程,突出学科间关键要素的整合。要大胆尝试主题式、项目式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学科趣味活动,对多学科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达成“兴趣+特长”的课程愿景。三是“五育”融通课程,突出知识与实践的整合。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打通,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发生联系,引导学生针对真实的问题展开探究,为帮助学生完善“全面+个性”的课程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以课程评价引导课程发展。课程评价是引导课程发展的有力抓手,课程评价要从“选拔”向“促学”转变,从“终结性”向“过程性”转变,从“甄别和选拔人”向“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和教师更优质地教”转变,通过学生满意度评估、家长满意度评估、各种课程展评、学生学习成果展评、组建优质课程资源库等多种维度,检验课程实验的成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