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上》16/2023.12[若決江河]

2023-12-22 07:38:27

《孟子. 盡心上》16/2023.12

[若決江河]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這句,又是孟子對於良心或仁體,是本有的,是超越的,一種現象學式的描述。

這句,不是在講故事,而已。在講一種過往的事件,而已。

這句,指向的是,良知良能或仁體的一種自動湧冒性,亦即一種超越性。能超越,是因為本有。

開頭說,舜,和一般人一樣,看不出有什麼太不同。

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但,人本有良心,本有超越性。

舜是一種代表性的說法,說,「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這樣的現象的可能性之代表。

本有。

現在被誘發出來了,而已。

良知是不學而能的。但,總是在一種背景域的模模糊糊之感受狀態。因為,我們總是聚焦在外在的經驗的具體事物上。

但這也是必然的,人,就是如此的以對象性的意向性之感知模式,而存在。(胡塞爾)

所以,良知的清晰化,需要被誘發。誘發了,就能從一種背景域的模糊狀態,被清晰的意識到。

這樣的清晰化過程,孟子說: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感受過?

就是一剎那間的「覺醒」,佛學愛用頓悟這樣的說法。

是需要誘發的。這正是聖人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性。

聖人是,可以讓別人,「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的人。

全译文,见下载版1140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尽心上》16/2023.12

[若决江河]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这句,又是孟子对于良心或仁体,是本有的,是超越的,一种现象学式的描述。

这句,不是在讲故事,而已。在讲一种过往的事件,而已。

这句,指向的是,良知良能或仁体的一种自动涌冒性,亦即一种超越性。能超越,是因为本有。

开头说,舜,和一般人一样,看不出有什麽太不同。

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但,人本有良心,本有超越性。

舜是一种代表性的说法,说,「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性之代表。

本有。

现在被诱发出来了,而已。

良知是不学而能的。但,总是在一种背景域的模模煳煳之感受状态。因为,我们总是聚焦在外在的经验的具体事物上。

但这也是必然的,人,就是如此的以对象性的意向性之感知模式,而存在。(胡塞尔)

所以,良知的清晰化,需要被诱发。诱发了,就能从一种背景域的模煳状态,被清晰的意识到。

这样的清晰化过程,孟子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感受过?

就是一刹那间的「觉醒」,佛学爱用顿悟这样的说法。

是需要诱发的。这正是圣人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性。

圣人是,可以让别人,「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的人。

全译文,见下载版1140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