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迴向品

2023-12-17 09:55:50

華嚴經.十迴向品

當願眾生

經文:其心善軟恆清涼 積集無邊功德行

這句,我抄了很多次了。

但,每次讀到這句,我就有一種湧動,想再抄下來。

為什麼?我自己也很好奇?

這句文本,有什麼稀其的嗎?看來沒有啊,彿彷老生常談。

從「讀」這角度看來,真的是老掉牙了。

從「實踐」這一角度來感受,即修行,可能就有無數的感受噴冒而出?

難。太難了。這麼難,為什麼要去「自己要求自己」去達成呢?

難,難在那裡?

來,善軟。

你的心,有多少時刻是軟的,而且還要是善軟。

我們的心,可能,如我,大多數時刻,是硬的。硬的,又不是錯的事啊。又沒犯法。又沒有去侵犯他人。

軟,為什麼,就更好。更值得生命去呈現的一種存在樣態,值得是如此去朝向。

人,把對方,或把面對的他人,以一種「客觀的、原子化的、不變的」的思考姿態去感受掌握,於是就會是一種對象化而來的「硬性存在」。

對象化,即硬性化。也可以用左派的語言說,物化。

硬性存在,就是不會變化了,於是你就可以進行分別判斷,於是你就可以有自己立場下的情緒湧出。

這沒有錯。這是人性,人的必有的認識性的模態。就是胡塞爾很有名的「感知意向性」。

但,一旦如此,你生命不可能會「清涼」。你一定在於貪嗔癡慢疑中。佛學說的五毒。

貪嗔癡慢疑,並不是一種錯,一種犯法,只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樣態。一種,「非清涼」的樣態。

清涼,嗯,你想要有這種生命存在感受的持續性嗎?

你要相信,他人,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種生命有會產生質變的可能性的存在者。

一旦,你以他人是有質變可能的生命存在者來看待他人,你不會去僵化一個人,你會去祈願他人。因為,他人值得,那是他人應有的可能性。他人,本有的。

這是,善軟。

善,是因為,他人永遠有那種邁向更好的可能性,這是本質性的。

軟,是因為,你會期待了。期待,不是一種軟的感受嗎?

生命一旦能以善軟來面對他人,能以祈願之情來面對他人,生命就會處於一種清涼的感受中。

生命一旦善軟,一旦清涼,所做所為,莫不是:積集無邊功德行。

但,善軟,談何容易?

大乘給我們行法:唸誦,思維,觀想。

這是行法,真的是確實有效的行法。

來,跟著唸一次吧。

华严经.十迴向品

当愿众生

经文:其心善软恆清凉 积集无边功德行

这句,我抄了很多次了。

但,每次读到这句,我就有一种涌动,想再抄下来。

为什麽?我自己也很好奇?

这句文本,有什麽稀其的吗?看来没有啊,彿彷老生常谈。

从「读」这角度看来,真的是老掉牙了。

从「实践」这一角度来感受,即修行,可能就有无数的感受喷冒而出?

难。太难了。这麽难,为什麽要去「自己要求自己」去达成呢?

难,难在那裡?

来,善软。

你的心,有多少时刻是软的,而且还要是善软。

我们的心,可能,如我,大多数时刻,是硬的。硬的,又不是错的事啊。又没犯法。又没有去侵犯他人。

软,为什麽,就更好。更值得生命去呈现的一种存在样态,值得是如此去朝向。

人,把对方,或把面对的他人,以一种「客观的、原子化的、不变的」的思考姿态去感受掌握,于是就会是一种对象化而来的「硬性存在」。

对象化,即硬性化。也可以用左派的语言说,物化。

硬性存在,就是不会变化了,于是你就可以进行分别判断,于是你就可以有自己立场下的情绪涌出。

这没有错。这是人性,人的必有的认识性的模态。就是胡塞尔很有名的「感知意向性」。

但,一旦如此,你生命不可能会「清凉」。你一定在于贪嗔痴慢疑中。佛学说的五毒。

贪嗔痴慢疑,并不是一种错,一种犯法,只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样态。一种,「非清凉」的样态。

清凉,嗯,你想要有这种生命存在感受的持续性吗?

你要相信,他人,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种生命有会产生质变的可能性的存在者。

一旦,你以他人是有质变可能的生命存在者来看待他人,你不会去僵化一个人,你会去祈愿他人。因为,他人值得,那是他人应有的可能性。他人,本有的。

这是,善软。

善,是因为,他人永远有那种迈向更好的可能性,这是本质性的。

软,是因为,你会期待了。期待,不是一种软的感受吗?

生命一旦能以善软来面对他人,能以祈愿之情来面对他人,生命就会处于一种清凉的感受中。

生命一旦善软,一旦清凉,所做所为,莫不是:积集无边功德行。

但,善软,谈何容易?

大乘给我们行法:唸诵,思维,观想。

这是行法,真的是确实有效的行法。

来,跟着唸一次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