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囑累品第十九

2023-12-16 09:15:40

金光明經囑累品第十九

佛經的文本規格,最後往往有囑累品。

就是一些交待事項。

交待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交待什麼?而大修行人,心中想的,想要交待翱,又是什麼?

縮短這二者間的差距,就是修行。

經文: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復於閻浮提內無令斷絕。

在眾多佛學文本中,這句是囑累品中大概都會見到的。

這樣的內容,為什麼特重要呢?這和修行或行法,有什麼關係呢?還是說,這就是行法。

這樣的行為,和自我的修行,有什麼關係?

難道說,別人聽經,於是我就會產生生命的向上變化嗎?

他聽懂,和我變化之間,有什麼關係?

如果用現代性觀念,即原子化個人,來說。這句,很好笑。幾乎是宣傳口號。

現代性中,我和他人,是對立的,相異的個體。理論推演,就是,我做什麼,和你無關。

但,佛學的理論,人和他人,是同一的。是有共同根源的。人與他人,是根源性的共構的。人的相異性,只是一種暫時性的不完美在經驗界的呈現。正是,是暫時性的不完美,所以,可以使之更完美,所以才能談修行。

不知你,信不信?

生命如果不能變化?那你那種大學和國中之間,因成長而來的差異和變化,是什麼一回事呢?

生命,是可以質變的。生命為什麼可以質變,因為,人有著更深刻的存在根源,如來藏。人人都有,所以,理論上,我即他人。人人都有,本有,所以,邁向更精純的如來藏,人人都可以,人人都能修行。

但,你要如何去質變?

對,從他人下手。從他人,去看到自己。

人,無法看到本源的自己。那是非對象性的存在。是存在,但你,無法以對象性感知,用西哲來說,這是前意識的存在。

他人生命變化了,你也一定跟著變化了。只是你看不出來自己的變化。

這是大乘行法的特色。所以,大乘入世感特強。

這是行法,所以,經文:疾得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光明经嘱累品第十九

佛经的文本规格,最后往往有嘱累品。

就是一些交待事项。

交待什麽?如果是你,你会想交待什麽?而大修行人,心中想的,想要交待翱,又是什麽?

缩短这二者间的差距,就是修行。

经文: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復于阎浮提内无令断绝。

在众多佛学文本中,这句是嘱累品中大概都会见到的。

这样的内容,为什麽特重要呢?这和修行或行法,有什麽关係呢?还是说,这就是行法。

这样的行为,和自我的修行,有什麽关係?

难道说,别人听经,于是我就会产生生命的向上变化吗?

他听懂,和我变化之间,有什麽关係?

如果用现代性观念,即原子化个人,来说。这句,很好笑。几乎是宣传口号。

现代性中,我和他人,是对立的,相异的个体。理论推演,就是,我做什麽,和你无关。

但,佛学的理论,人和他人,是同一的。是有共同根源的。人与他人,是根源性的共构的。人的相异性,只是一种暂时性的不完美在经验界的呈现。正是,是暂时性的不完美,所以,可以使之更完美,所以才能谈修行。

不知你,信不信?

生命如果不能变化?那你那种大学和国中之间,因成长而来的差异和变化,是什麽一回事呢?

生命,是可以质变的。生命为什麽可以质变,因为,人有着更深刻的存在根源,如来藏。人人都有,所以,理论上,我即他人。人人都有,本有,所以,迈向更精纯的如来藏,人人都可以,人人都能修行。

但,你要如何去质变?

对,从他人下手。从他人,去看到自己。

人,无法看到本源的自己。那是非对象性的存在。是存在,但你,无法以对象性感知,用西哲来说,这是前意识的存在。

他人生命变化了,你也一定跟着变化了。只是你看不出来自己的变化。

这是大乘行法的特色。所以,大乘入世感特强。

这是行法,所以,经文:疾得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