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盡心上》11/2023.12
[自視欿然]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自見欿然,《章句》:欿然,不自滿之意。尹氏曰:「言有過人之識,則不以富貴為事。」
孟子,不是單純的只是談,所謂的人生成功準則,之類的,人生格言。
孟子會問:人,如何可能不自滿?
自滿,是人性中的一種慣性。如果成功了,如果滿意了,誰不自滿呢?
成功了,滿意了,而人卻無法有一種自滿之情冒出。這樣,人也活的太辛苦了。人,可能,也太偽了。
這裡沒有上下文,我不知孟子全文是怎麼談的。但,就一種孟子整本的理解,依對孟子論述的模態而來的理解,孟子應是要談,人生的什麼狀況,一種怎麼樣的修行,人,於是自然而然不會自滿。
自然而然,是孟子儒學中,重要的堅持。如水就下。
會自滿,不是用你的意志力去忍。那太傷人了。最多是一種生命的化妝品,無法是一種生命的品質。
感受到生命的超越性,人才能真正不自滿。
用佛學的說法:無我。
生命超越性的呈現經驗,就是良心的聲音。
只有不自滿(我執),才能真正去聽良心之聲。才能放下,才能讓生命被驅動於向善。
而只要你感受良心的超越性,只要你願意去聽良心之聲。自滿、不自滿,根本就提不上議程。
所以章句:言有過人之識,則不以富貴為事。
不是去忍,而是因為你的生命有過人之識,亦即,有一種更高的、更圓滿的、更慈悲的視野,指導著我們去行事。
如此,才能心安。才能樂。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9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尽心上》11/2023.12
[自视欿然]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自见欿然,《章句》:欿然,不自满之意。尹氏曰:「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孟子,不是单纯的只是谈,所谓的人生成功准则,之类的,人生格言。
孟子会问:人,如何可能不自满?
自满,是人性中的一种惯性。如果成功了,如果满意了,谁不自满呢?
成功了,满意了,而人却无法有一种自满之情冒出。这样,人也活的太辛苦了。人,可能,也太伪了。
这裡没有上下文,我不知孟子全文是怎麽谈的。但,就一种孟子整本的理解,依对孟子论述的模态而来的理解,孟子应是要谈,人生的什麽状况,一种怎麽样的修行,人,于是自然而然不会自满。
自然而然,是孟子儒学中,重要的坚持。如水就下。
会自满,不是用你的意志力去忍。那太伤人了。最多是一种生命的化妆品,无法是一种生命的品质。
感受到生命的超越性,人才能真正不自满。
用佛学的说法:无我。
生命超越性的呈现经验,就是良心的声音。
只有不自满(我执),才能真正去听良心之声。才能放下,才能让生命被驱动于向善。
而只要你感受良心的超越性,只要你愿意去听良心之声。自满、不自满,根本就提不上议程。
所以章句: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不是去忍,而是因为你的生命有过人之识,亦即,有一种更高的、更圆满的、更慈悲的视野,指导着我们去行事。
如此,才能心安。才能乐。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9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盡心上》11/2023.12<br>[自視欿然]
《孟子. 盡心上》11/2023.12
[自視欿然]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自見欿然,《章句》:欿然,不自滿之意。尹氏曰:「言有過人之識,則不以富貴為事。」
孟子,不是單純的只是談,所謂的人生成功準則,之類的,人生格言。
孟子會問:人,如何可能不自滿?
自滿,是人性中的一種慣性。如果成功了,如果滿意了,誰不自滿呢?
成功了,滿意了,而人卻無法有一種自滿之情冒出。這樣,人也活的太辛苦了。人,可能,也太偽了。
這裡沒有上下文,我不知孟子全文是怎麼談的。但,就一種孟子整本的理解,依對孟子論述的模態而來的理解,孟子應是要談,人生的什麼狀況,一種怎麼樣的修行,人,於是自然而然不會自滿。
自然而然,是孟子儒學中,重要的堅持。如水就下。
會自滿,不是用你的意志力去忍。那太傷人了。最多是一種生命的化妝品,無法是一種生命的品質。
感受到生命的超越性,人才能真正不自滿。
用佛學的說法:無我。
生命超越性的呈現經驗,就是良心的聲音。
只有不自滿(我執),才能真正去聽良心之聲。才能放下,才能讓生命被驅動於向善。
而只要你感受良心的超越性,只要你願意去聽良心之聲。自滿、不自滿,根本就提不上議程。
所以章句:言有過人之識,則不以富貴為事。
不是去忍,而是因為你的生命有過人之識,亦即,有一種更高的、更圓滿的、更慈悲的視野,指導著我們去行事。
如此,才能心安。才能樂。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9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尽心上》11/2023.12
[自视欿然]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自见欿然,《章句》:欿然,不自满之意。尹氏曰:「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孟子,不是单纯的只是谈,所谓的人生成功准则,之类的,人生格言。
孟子会问:人,如何可能不自满?
自满,是人性中的一种惯性。如果成功了,如果满意了,谁不自满呢?
成功了,满意了,而人却无法有一种自满之情冒出。这样,人也活的太辛苦了。人,可能,也太伪了。
这裡没有上下文,我不知孟子全文是怎麽谈的。但,就一种孟子整本的理解,依对孟子论述的模态而来的理解,孟子应是要谈,人生的什麽状况,一种怎麽样的修行,人,于是自然而然不会自满。
自然而然,是孟子儒学中,重要的坚持。如水就下。
会自满,不是用你的意志力去忍。那太伤人了。最多是一种生命的化妆品,无法是一种生命的品质。
感受到生命的超越性,人才能真正不自满。
用佛学的说法:无我。
生命超越性的呈现经验,就是良心的声音。
只有不自满(我执),才能真正去听良心之声。才能放下,才能让生命被驱动于向善。
而只要你感受良心的超越性,只要你愿意去听良心之声。自满、不自满,根本就提不上议程。
所以章句: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不是去忍,而是因为你的生命有过人之识,亦即,有一种更高的、更圆满的、更慈悲的视野,指导着我们去行事。
如此,才能心安。才能乐。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9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