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盡心上》09/2023.12
[可以囂囂矣]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這篇文本,有好多可以背下來的句子。
囂囂,是指,「囂囂,自得無欲之貌。」(章句)也可以說是,自得其樂。
好句子可以多背,例如,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人生的路,不是一路平的。人,總有某種山窮水盡之時,舉足無措之時,這種句子,能為我們照出一射方向出來。
囂囂。如何可以樂得其樂。這自得其樂,孟子有加上限制條件:人知之,以及,人不知。
你打手游,可以打到囂囂,自得其樂,沒問題。但,並無法,「一直的」囂囂。
但,在「人知之,以及,人不知。」的條件下,還能自得其樂,並不是你用想的就可以有的人生情境。
「人知之,以及,人不知。」是指,不管在什麼情境中。
自得其樂,的樂,要是什麼狀況下的樂,所以才能在「人知&人不知」的條件下,亦會生發在你身上。
孟子的解法是:尊德樂義。
我們直覺上,應不會反對。我們大致有這種經驗感。
但,為什麼呢?這是一種理論上的必然嗎?還是說,亦和打手游一樣,具有偶然性,亦會時有時斷。
是的,依孟子的理路,這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真理性的。所以,孟子才能往下推論,人應該要: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人,也只有具有這樣的一種人生修為,於是才能有這樣的一種與他人的關係模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在「人知&人不知」的條件下,尊德樂義。德,是我們要去依的。樂是,依了之後,必然性的會出給我們的。
換言之,樂,不會平白無故的出來。那是一種我們依著真理性方向的指示去行動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果效。那是超越的給出,亦即,不是你想要有就會有的,人只能被動的去承受。
那,德之所以是德的條件是什麼。依孟子的理路,就是良心之聲。
德,是良心之給出,是具超越性意義的外在行為。你依之,所以你樂,這和他人的知不知,無關。這和最後目的的最否被達成,亦無關。
所以孟子才能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超越性給出之樂,是儒學的重點。
論語第一開篇章就是,不亦樂乎。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5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尽心上》09/2023.12
[可以嚣嚣矣]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这篇文本,有好多可以背下来的句子。
嚣嚣,是指,「嚣嚣,自得无欲之貌。」(章句)也可以说是,自得其乐。
好句子可以多背,例如,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人生的路,不是一路平的。人,总有某种山穷水尽之时,举足无措之时,这种句子,能为我们照出一射方向出来。
嚣嚣。如何可以乐得其乐。这自得其乐,孟子有加上限制条件:人知之,以及,人不知。
你打手游,可以打到嚣嚣,自得其乐,没问题。但,并无法,「一直的」嚣嚣。
但,在「人知之,以及,人不知。」的条件下,还能自得其乐,并不是你用想的就可以有的人生情境。
「人知之,以及,人不知。」是指,不管在什麽情境中。
自得其乐,的乐,要是什麽状况下的乐,所以才能在「人知&人不知」的条件下,亦会生发在你身上。
孟子的解法是:尊德乐义。
我们直觉上,应不会反对。我们大致有这种经验感。
但,为什麽呢?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吗?还是说,亦和打手游一样,具有偶然性,亦会时有时断。
是的,依孟子的理路,这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真理性的。所以,孟子才能往下推论,人应该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人,也只有具有这样的一种人生修为,于是才能有这样的一种与他人的关係模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人知&人不知」的条件下,尊德乐义。德,是我们要去依的。乐是,依了之后,必然性的会出给我们的。
换言之,乐,不会平白无故的出来。那是一种我们依着真理性方向的指示去行动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果效。那是超越的给出,亦即,不是你想要有就会有的,人只能被动的去承受。
那,德之所以是德的条件是什麽。依孟子的理路,就是良心之声。
德,是良心之给出,是具超越性意义的外在行为。你依之,所以你乐,这和他人的知不知,无关。这和最后目的的最否被达成,亦无关。
所以孟子才能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超越性给出之乐,是儒学的重点。
论语第一开篇章就是,不亦乐乎。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5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盡心上》09/2023.12
《孟子. 盡心上》09/2023.12
[可以囂囂矣]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這篇文本,有好多可以背下來的句子。
囂囂,是指,「囂囂,自得無欲之貌。」(章句)也可以說是,自得其樂。
好句子可以多背,例如,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人生的路,不是一路平的。人,總有某種山窮水盡之時,舉足無措之時,這種句子,能為我們照出一射方向出來。
囂囂。如何可以樂得其樂。這自得其樂,孟子有加上限制條件:人知之,以及,人不知。
你打手游,可以打到囂囂,自得其樂,沒問題。但,並無法,「一直的」囂囂。
但,在「人知之,以及,人不知。」的條件下,還能自得其樂,並不是你用想的就可以有的人生情境。
「人知之,以及,人不知。」是指,不管在什麼情境中。
自得其樂,的樂,要是什麼狀況下的樂,所以才能在「人知&人不知」的條件下,亦會生發在你身上。
孟子的解法是:尊德樂義。
我們直覺上,應不會反對。我們大致有這種經驗感。
但,為什麼呢?這是一種理論上的必然嗎?還是說,亦和打手游一樣,具有偶然性,亦會時有時斷。
是的,依孟子的理路,這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真理性的。所以,孟子才能往下推論,人應該要: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人,也只有具有這樣的一種人生修為,於是才能有這樣的一種與他人的關係模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在「人知&人不知」的條件下,尊德樂義。德,是我們要去依的。樂是,依了之後,必然性的會出給我們的。
換言之,樂,不會平白無故的出來。那是一種我們依著真理性方向的指示去行動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果效。那是超越的給出,亦即,不是你想要有就會有的,人只能被動的去承受。
那,德之所以是德的條件是什麼。依孟子的理路,就是良心之聲。
德,是良心之給出,是具超越性意義的外在行為。你依之,所以你樂,這和他人的知不知,無關。這和最後目的的最否被達成,亦無關。
所以孟子才能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超越性給出之樂,是儒學的重點。
論語第一開篇章就是,不亦樂乎。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5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尽心上》09/2023.12
[可以嚣嚣矣]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这篇文本,有好多可以背下来的句子。
嚣嚣,是指,「嚣嚣,自得无欲之貌。」(章句)也可以说是,自得其乐。
好句子可以多背,例如,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人生的路,不是一路平的。人,总有某种山穷水尽之时,举足无措之时,这种句子,能为我们照出一射方向出来。
嚣嚣。如何可以乐得其乐。这自得其乐,孟子有加上限制条件:人知之,以及,人不知。
你打手游,可以打到嚣嚣,自得其乐,没问题。但,并无法,「一直的」嚣嚣。
但,在「人知之,以及,人不知。」的条件下,还能自得其乐,并不是你用想的就可以有的人生情境。
「人知之,以及,人不知。」是指,不管在什麽情境中。
自得其乐,的乐,要是什麽状况下的乐,所以才能在「人知&人不知」的条件下,亦会生发在你身上。
孟子的解法是:尊德乐义。
我们直觉上,应不会反对。我们大致有这种经验感。
但,为什麽呢?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吗?还是说,亦和打手游一样,具有偶然性,亦会时有时断。
是的,依孟子的理路,这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真理性的。所以,孟子才能往下推论,人应该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人,也只有具有这样的一种人生修为,于是才能有这样的一种与他人的关係模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人知&人不知」的条件下,尊德乐义。德,是我们要去依的。乐是,依了之后,必然性的会出给我们的。
换言之,乐,不会平白无故的出来。那是一种我们依着真理性方向的指示去行动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果效。那是超越的给出,亦即,不是你想要有就会有的,人只能被动的去承受。
那,德之所以是德的条件是什麽。依孟子的理路,就是良心之声。
德,是良心之给出,是具超越性意义的外在行为。你依之,所以你乐,这和他人的知不知,无关。这和最后目的的最否被达成,亦无关。
所以孟子才能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超越性给出之乐,是儒学的重点。
论语第一开篇章就是,不亦乐乎。
全译文,见下载版1125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