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萬章下》10/2023.08
[集大成也者]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
全文及白話譯,請見文末下載版。
***
文本很長,先把全譯文看完吧。
我不會糾葛在「清任和時」這樣的四種人性特色,是什麼內容,有什麼不同,這樣的一種追問過程。
反正,你永遠也不會是其中一種。
你會是你的那一種,生命情調,行事風格。就是你的。和「清任和時」,一點都不相干。
清任和時,是一種人性的審美。你在他人的身上,感受出四種不同感受。這種感受,是由人的行為過程所呈現出來的。
而,只要是人的行為呈現過程,你就一定有感受。這種感受的給出,你控制不了。你一定會對別人的行為舉止有所感受,一定會有感出來。
別人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行為舉止,別人是什麼感受?
是的,別人也一定會有某種關於你的感受出來。正如同你有他人的。
「清任和時」,只是四種感受。被孟子講了出來,貼上了一種語言標示。
你,也會讓看到你行為的人,有感受。別人或許會試著把你納入這四種的某一種。但,那是他的理智遊戲。他給出了什麼分類,是他的理智遊戲。和你無關。
佛學文本中,常有人說,某一出場的菩薩,就是代表一種性德。文殊是智,普賢是實踐。
「清任和時」,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代表了,人有一種人格倫理上的審美能力。
那代表了,人的生命,本來俱有一種價值判斷上的能力。本有。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境,有自己的個體性,不會有二個人,相同。
在自己獨特的情境中,個性中,所能呈現出來的最好那一種人格、倫理上的呈現樣態,也不會相同。
但,如果你是在價值方向上的行為,都會讓他人有感,一種有美之審美感出來的感,他人會給那種感名詞,來對象化,而已。
人的價值行為上有人格美感之可能,在自何處?
嗯,良心的聲音。依之。
人人都有良心,都有本有的俱有能力,聖,譬則力也。
人人都能在自己的情境中,有屬於自己最好的演出,智,譬則巧也。
智,是良心個體化所給出的那一種美。
但,人又有個性,所以會偏。
孔子只是依良心而行,集大成也者。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全譯文,見下載版874頁: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万章下》10/2023.08
[集大成也者]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文本很长,先把全译文看完吧。
我不会纠葛在「清任和时」这样的四种人性特色,是什麽内容,有什麽不同,这样的一种追问过程。
反正,你永远也不会是其中一种。
你会是你的那一种,生命情调,行事风格。就是你的。和「清任和时」,一点都不相干。
清任和时,是一种人性的审美。你在他人的身上,感受出四种不同感受。这种感受,是由人的行为过程所呈现出来的。
而,只要是人的行为呈现过程,你就一定有感受。这种感受的给出,你控制不了。你一定会对别人的行为举止有所感受,一定会有感出来。
别人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行为举止,别人是什麽感受?
是的,别人也一定会有某种关于你的感受出来。正如同你有他人的。
「清任和时」,只是四种感受。被孟子讲了出来,贴上了一种语言标示。
你,也会让看到你行为的人,有感受。别人或许会试着把你纳入这四种的某一种。但,那是他的理智游戏。他给出了什麽分类,是他的理智游戏。和你无关。
佛学文本中,常有人说,某一出场的菩萨,就是代表一种性德。文殊是智,普贤是实践。
「清任和时」,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代表了,人有一种人格伦理上的审美能力。
那代表了,人的生命,本来俱有一种价值判断上的能力。本有。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境,有自己的个体性,不会有二个人,相同。
在自己独特的情境中,个性中,所能呈现出来的最好那一种人格、伦理上的呈现样态,也不会相同。
但,如果你是在价值方向上的行为,都会让他人有感,一种有美之审美感出来的感,他人会给那种感名词,来对象化,而已。
人的价值行为上有人格美感之可能,在自何处?
嗯,良心的声音。依之。
人人都有良心,都有本有的俱有能力,圣,譬则力也。
人人都能在自己的情境中,有属于自己最好的演出,智,譬则巧也。
智,是良心个体化所给出的那一种美。
但,人又有个性,所以会偏。
孔子只是依良心而行,集大成也者。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全译文,见下载版874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萬章下》10/2023.08[集大成也者]
《孟子. 萬章下》10/2023.08
[集大成也者]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
全文及白話譯,請見文末下載版。
***
文本很長,先把全譯文看完吧。
我不會糾葛在「清任和時」這樣的四種人性特色,是什麼內容,有什麼不同,這樣的一種追問過程。
反正,你永遠也不會是其中一種。
你會是你的那一種,生命情調,行事風格。就是你的。和「清任和時」,一點都不相干。
清任和時,是一種人性的審美。你在他人的身上,感受出四種不同感受。這種感受,是由人的行為過程所呈現出來的。
而,只要是人的行為呈現過程,你就一定有感受。這種感受的給出,你控制不了。你一定會對別人的行為舉止有所感受,一定會有感出來。
別人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行為舉止,別人是什麼感受?
是的,別人也一定會有某種關於你的感受出來。正如同你有他人的。
「清任和時」,只是四種感受。被孟子講了出來,貼上了一種語言標示。
你,也會讓看到你行為的人,有感受。別人或許會試著把你納入這四種的某一種。但,那是他的理智遊戲。他給出了什麼分類,是他的理智遊戲。和你無關。
佛學文本中,常有人說,某一出場的菩薩,就是代表一種性德。文殊是智,普賢是實踐。
「清任和時」,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代表了,人有一種人格倫理上的審美能力。
那代表了,人的生命,本來俱有一種價值判斷上的能力。本有。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境,有自己的個體性,不會有二個人,相同。
在自己獨特的情境中,個性中,所能呈現出來的最好那一種人格、倫理上的呈現樣態,也不會相同。
但,如果你是在價值方向上的行為,都會讓他人有感,一種有美之審美感出來的感,他人會給那種感名詞,來對象化,而已。
人的價值行為上有人格美感之可能,在自何處?
嗯,良心的聲音。依之。
人人都有良心,都有本有的俱有能力,聖,譬則力也。
人人都能在自己的情境中,有屬於自己最好的演出,智,譬則巧也。
智,是良心個體化所給出的那一種美。
但,人又有個性,所以會偏。
孔子只是依良心而行,集大成也者。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全譯文,見下載版874頁: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万章下》10/2023.08
[集大成也者]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文本很长,先把全译文看完吧。
我不会纠葛在「清任和时」这样的四种人性特色,是什麽内容,有什麽不同,这样的一种追问过程。
反正,你永远也不会是其中一种。
你会是你的那一种,生命情调,行事风格。就是你的。和「清任和时」,一点都不相干。
清任和时,是一种人性的审美。你在他人的身上,感受出四种不同感受。这种感受,是由人的行为过程所呈现出来的。
而,只要是人的行为呈现过程,你就一定有感受。这种感受的给出,你控制不了。你一定会对别人的行为举止有所感受,一定会有感出来。
别人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行为举止,别人是什麽感受?
是的,别人也一定会有某种关于你的感受出来。正如同你有他人的。
「清任和时」,只是四种感受。被孟子讲了出来,贴上了一种语言标示。
你,也会让看到你行为的人,有感受。别人或许会试着把你纳入这四种的某一种。但,那是他的理智游戏。他给出了什麽分类,是他的理智游戏。和你无关。
佛学文本中,常有人说,某一出场的菩萨,就是代表一种性德。文殊是智,普贤是实践。
「清任和时」,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代表了,人有一种人格伦理上的审美能力。
那代表了,人的生命,本来俱有一种价值判断上的能力。本有。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境,有自己的个体性,不会有二个人,相同。
在自己独特的情境中,个性中,所能呈现出来的最好那一种人格、伦理上的呈现样态,也不会相同。
但,如果你是在价值方向上的行为,都会让他人有感,一种有美之审美感出来的感,他人会给那种感名词,来对象化,而已。
人的价值行为上有人格美感之可能,在自何处?
嗯,良心的声音。依之。
人人都有良心,都有本有的俱有能力,圣,譬则力也。
人人都能在自己的情境中,有属于自己最好的演出,智,譬则巧也。
智,是良心个体化所给出的那一种美。
但,人又有个性,所以会偏。
孔子只是依良心而行,集大成也者。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全译文,见下载版874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