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下》45/2023.07[不舍晝夜]

2023-07-11 08:31:58

《孟子. 離婁下》45/2023.07

[不舍晝夜]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全文及白話譯,請見文末下載版。

***

去思索和探索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古典的文本很多。

古典的比喻很多。

水,是常見的象徵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儒家也有談到,水。

都是以水為某種論述的象徵物,但因不同的哲學架構,所以引發你去「得到」的思維對象物,不同。

道家,故幾於道。這是一種修行論的談法。

如何修行,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你做得到嗎?

儒家,其實,去探問,這如何可能做得到的基礎。

那是:人本有的能力。

儒家是存在論的談法:原泉混混,不舍晝夜。

道家談道,道彷佛是一種自然法則。雖然,人與道之間,可以相應。

儒家,就直接說了,人之所以能趨向於意義,趨向於德性之傾向,本來就有。本來俱足。

人,只是要去呈現出來。如此而已: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人間世的各種倫理情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去呈現的媒介。

正如同水,本來就會有一些「性質」出來。那麼的自然: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水的另一種現象是: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生命如果沒有某種存在性以之為根本: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亦即,如果是假裝的行為,裝不了多久。

但,人是有的。仁心、良心,是如此的是。所以,你能持續不斷的彰顯德性之呈現。

水,不會飛天走壁。

人,有其基本人性。

超過人之存在性的基本性,就是: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莊子》: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

莊子的道家,就很有儒家的味了。

談修行,也談存在。

《孟子. 离娄下》45/2023.07

[不舍昼夜]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溷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全文及白话译,请见文末下载版。

***

去思索和探索生命是什麽?生命的意义是什麽?

古典的文本很多。

古典的比喻很多。

水,是常见的象徵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儒家也有谈到,水。

都是以水为某种论述的象徵物,但因不同的哲学架构,所以引发你去「得到」的思维对象物,不同。

道家,故几于道。这是一种修行论的谈法。

如何修行,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你做得到吗?

儒家,其实,去探问,这如何可能做得到的基础。

那是:人本有的能力。

儒家是存在论的谈法:原泉溷溷,不舍昼夜。

道家谈道,道彷佛是一种自然法则。虽然,人与道之间,可以相应。

儒家,就直接说了,人之所以能趋向于意义,趋向于德性之倾向,本来就有。本来俱足。

人,只是要去呈现出来。如此而已: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人间世的各种伦理情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去呈现的媒介。

正如同水,本来就会有一些「性质」出来。那麽的自然: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水的另一种现象是: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生命如果没有某种存在性以之为根本: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亦即,如果是假装的行为,装不了多久。

但,人是有的。仁心、良心,是如此的是。所以,你能持续不断的彰显德性之呈现。

水,不会飞天走壁。

人,有其基本人性。

超过人之存在性的基本性,就是: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庄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的道家,就很有儒家的味了。

谈修行,也谈存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