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03/2023.03[若夫潤澤之]
2023-03-02 08:52:26
《孟子. 滕文公上》03/2023.03
[若夫潤澤之]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
全文及譯文,請看下載版本。
***
這篇的核心,在文章的開頭就談出來了。
民事不可緩也。
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一種幾乎是不假思索的概念反應。
但孟子倒是論證了很久。孟子怎麼論證呢?為什麼是這樣的一種論證內容呢?
這讓我更好奇?
一、強調老百姓的物質生活。
二、經濟生產。
三、教育制度。
四、行政司法。
古人的視野,和我們差不多啊。哈。這倒是證明了這幾項是通過了歷史考驗的重要項目。
但讀孟子,重點是儒家是以什麼樣的思維架構來看待對這幾項的實踐。
儒家從「基本人性」出發,來思考如何去實踐。
人是一種需要物質而存在的存在者。
但,人又是一種有著「意義與倫理性」渴望的存在者。
這意義與倫理性,指向著「人人皆性善」相信下的一種公平性的生活狀態。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把物質生活的可能性轉變成一種「最適合人之德性被舒發實踐」的物質生活環境。
這才是儒家的核心。這是上列各項重要制度施設的思考方向。
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這多美。這才是人性的渴望。
「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所以,這是傳統知識分子的一種自我使命。不只是知識、能力,也在於德性。
白話完整譯文,請見下載版462頁: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滕文公上》03/2023.03
[若夫潤澤之]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全文及译文,请看下载版本。
***
这篇的核心,在文章的开头就谈出来了。
民事不可缓也。
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一种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概念反应。
但孟子倒是论证了很久。孟子怎麽论证呢?为什麽是这样的一种论证内容呢?
这让我更好奇?
一、强调老百姓的物质生活。
二、经济生产。
三、教育制度。
四、行政司法。
古人的视野,和我们差不多啊。哈。这倒是证明了这几项是通过了历史考验的重要项目。
但读孟子,重点是儒家是以什麽样的思维架构来看待对这几项的实践。
儒家从「基本人性」出发,来思考如何去实践。
人是一种需要物质而存在的存在者。
但,人又是一种有着「意义与伦理性」渴望的存在者。
这意义与伦理性,指向着「人人皆性善」相信下的一种公平性的生活状态。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把物质生活的可能性转变成一种「最适合人之德性被舒发实践」的物质生活环境。
这才是儒家的核心。这是上列各项重要制度施设的思考方向。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多美。这才是人性的渴望。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所以,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使命。不只是知识、能力,也在于德性。
白话完整译文,请见下载版462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滕文公上》03/2023.03[若夫潤澤之]
《孟子. 滕文公上》03/2023.03
[若夫潤澤之]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
全文及譯文,請看下載版本。
***
這篇的核心,在文章的開頭就談出來了。
民事不可緩也。
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一種幾乎是不假思索的概念反應。
但孟子倒是論證了很久。孟子怎麼論證呢?為什麼是這樣的一種論證內容呢?
這讓我更好奇?
一、強調老百姓的物質生活。
二、經濟生產。
三、教育制度。
四、行政司法。
古人的視野,和我們差不多啊。哈。這倒是證明了這幾項是通過了歷史考驗的重要項目。
但讀孟子,重點是儒家是以什麼樣的思維架構來看待對這幾項的實踐。
儒家從「基本人性」出發,來思考如何去實踐。
人是一種需要物質而存在的存在者。
但,人又是一種有著「意義與倫理性」渴望的存在者。
這意義與倫理性,指向著「人人皆性善」相信下的一種公平性的生活狀態。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把物質生活的可能性轉變成一種「最適合人之德性被舒發實踐」的物質生活環境。
這才是儒家的核心。這是上列各項重要制度施設的思考方向。
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這多美。這才是人性的渴望。
「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所以,這是傳統知識分子的一種自我使命。不只是知識、能力,也在於德性。
白話完整譯文,請見下載版462頁: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 滕文公上》03/2023.03
[若夫潤澤之]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全文及译文,请看下载版本。
***
这篇的核心,在文章的开头就谈出来了。
民事不可缓也。
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一种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概念反应。
但孟子倒是论证了很久。孟子怎麽论证呢?为什麽是这样的一种论证内容呢?
这让我更好奇?
一、强调老百姓的物质生活。
二、经济生产。
三、教育制度。
四、行政司法。
古人的视野,和我们差不多啊。哈。这倒是证明了这几项是通过了历史考验的重要项目。
但读孟子,重点是儒家是以什麽样的思维架构来看待对这几项的实践。
儒家从「基本人性」出发,来思考如何去实践。
人是一种需要物质而存在的存在者。
但,人又是一种有着「意义与伦理性」渴望的存在者。
这意义与伦理性,指向着「人人皆性善」相信下的一种公平性的生活状态。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把物质生活的可能性转变成一种「最适合人之德性被舒发实践」的物质生活环境。
这才是儒家的核心。这是上列各项重要制度施设的思考方向。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多美。这才是人性的渴望。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所以,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使命。不只是知识、能力,也在于德性。
白话完整译文,请见下载版462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