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12/2022.12若時雨降

2022-12-15 11:06:39

《孟子.梁惠王下》12/2022.12 若時雨降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白話譯:

先建議讀者先去看一下白話文譯,了解一下這對話的場景。

每次讀孟子的某些對話情境,都會忍不住有點冒冷汗的認為,孟子要怎麼回答啊?

難不是難在,說出個道理來。

難是難在,你知道你在講一種「別人聽起來一定很不爽」的看法。

《莊子人間世》: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一個人敢講別人聽起來一定會很不爽的話,如果不是憑著血氣之勇,那麼就一定是要「所存於己者已定」才行。

孟子為什麼如此的相信他自己所講的,而無所畏呢?

他所「存於己者」是什麼呢?

這不是一種厲利關係計算下,「聰明善巧」的計謀之意見。

你很會算,你就會認為別人也一定很會算。事實上,大家都很會算,誰不會「計算」呢?你在「計算」,你心中不會不怕的。

你終究必須相信你所言者,不是「你自己的聰明」所「計算出來的」,而是,來自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性的一種「上蒼之聲」。儒家會說,這是「良心之聲」。

良心之聲,只是「冒出」。你是「傾聽」,而不是去「計算出來」。

正因如此,所以,那是一種「所存於己者已定」之聲。

用現象學的說法,良心之聲,是一種個體無法逃避的「被給出」。

所以,你能在這「聲」的原則下,去推論出你所要講出來的「具體內容」。

孟子對這具體事件的解法,未必是「唯一的解法」,但孟子的解法,的確是儒家立場下的「仁心直冒」的聲音所指向的方向下,而去「想出來的」的一種解法。

國之大事,所要去思考的大方向應是什麼?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白話譯:

全文及完整譯文,請見下載版205頁: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孟子.梁惠王下》12/2022.12 若时雨降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弔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白话译:

先建议读者先去看一下白话文译,了解一下这对话的场景。

每次读孟子的某些对话情境,都会忍不住有点冒冷汗的认为,孟子要怎麽回答啊?

难不是难在,说出个道理来。

难是难在,你知道你在讲一种「别人听起来一定很不爽」的看法。

《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一个人敢讲别人听起来一定会很不爽的话,如果不是凭着血气之勇,那麽就一定是要「所存于己者已定」才行。

孟子为什麽如此的相信他自己所讲的,而无所畏呢?

他所「存于己者」是什麽呢?

这不是一种厉利关係计算下,「聪明善巧」的计谋之意见。

你很会算,你就会认为别人也一定很会算。事实上,大家都很会算,谁不会「计算」呢?你在「计算」,你心中不会不怕的。

你终究必须相信你所言者,不是「你自己的聪明」所「计算出来的」,而是,来自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普遍性的一种「上苍之声」。儒家会说,这是「良心之声」。

良心之声,只是「冒出」。你是「倾听」,而不是去「计算出来」。

正因如此,所以,那是一种「所存于己者已定」之声。

用现象学的说法,良心之声,是一种个体无法逃避的「被给出」。

所以,你能在这「声」的原则下,去推论出你所要讲出来的「具体内容」。

孟子对这具体事件的解法,未必是「唯一的解法」,但孟子的解法,的确是儒家立场下的「仁心直冒」的声音所指向的方向下,而去「想出来的」的一种解法。

国之大事,所要去思考的大方向应是什麽?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白话译:

全文及完整译文,请见下载版205页:http://xsh.aqnu.edu.cn/__local/E/EB/4A/09456DE9BF4A4C013E7A23EC4D9_334FF7D8_2C8C2A.pdf?e=.pdf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