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月工作交流
杨莉莉
时光悄然流逝,我与38个孩子组成的“小家庭”已携手走过小学的第一个月。看着这些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豆包”在新环境里懵懂探索,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一个月,是充满挑战的磨合期,也是满载感动的收获期。现将本月工作梳理如下:
一、安全工作:防微杜渐,守护每一份童真
面对好奇心旺盛、安全意识薄弱的一年级新生,我始终将安全视为一切工作的基石。
常规教育不松懈:我坚持利用班会、总结会课、安全教育课开展多层次安全教育,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解课间活动、上下楼梯等安全规范。
上周课间,小浩在走廊奔跑时险些撞到同学。我立即以这个实例组织讨论:“如果刚才撞上了会发生什么?”孩子们争相发言:“会摔跤流血”“会撞疼别人”。通过这次生动的现场教育,奔跑现象明显减少。这种“抓住契机、即时教育”的方式,比简单说教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二、习惯养成:精耕细作,培育成长沃土
我深知,好习惯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为此,我将习惯培养融入日常每个细节。
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我从最基础的“学习准备”教起——文具如何摆放,听课目光如何跟随老师,怎样规范举手。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正确坐姿,利用儿歌:“头正肩平脚放平,一尺一拳记心上。”当看到原本好动的小右在我的提醒下慢慢挺直腰板,虽然只能坚持几分钟,但这份进步让我倍感欣慰。
卫生习惯以身作则:我坚信身教胜于言传。每当发现地面有纸屑,我都会停下脚步弯腰捡起。起初孩子们会好奇地看着,现在已会有学生抢着说“老师我来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在让保持环境卫生成为全班共识。
三、激励艺术:看见闪光,点燃成长自信
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被认可。我努力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闪光点,让表扬成为最好的教育语言。
具体表扬树立榜样:我特别注意让表扬具体化、可视化。“小東的坐姿真端正”“小哲听课的眼神特别专注”——这些具体的肯定,既鼓励了当事人,也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学习样板。
多元激励营造氛围:我们班的“光荣榜”上,贴满了孩子们赢得的五星贴纸,每次总结发星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这种正向激励让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成了孩子们自觉追求的目标。
四、家校携手:同心同向,共筑成长桥梁
我始终认为,教育最美的样子是家校同频共振。当发现小春返校困难,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因不适应寄宿生活而焦虑。我们共同商定了安抚方案,家长调整了沟通方式,我在校给予更多关注。慢慢的,小春能自己背上书包进校园了,脸上重现了灿烂笑容。这样的合作让我深信:只有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铺就最坚实的成长之路。
存在不足与反思:
1. 常规管理有待细化:寝室就寝纪律和餐厅用餐秩序仍存在波动,需要建立更细致的常规要求和检查机制。
2.
集体凝聚力尚待加强:孩子们对“班集体”概念还比较模糊,在团体活动中较难形成合力。
3.
班干部培养刚起步: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尚未有效发挥,需要更系统的培训和更有力的支持。
4.
个别教育需要突破:对几个特别调皮、学习困难的学生,尚未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未来努力方向:
1. 持续深耕习惯培养:在保持现有成果基础上,重点突破寝室、餐厅纪律等薄弱环节。
2.
着力培育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班级文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系统培养班干部:建立“小干部培训营”,明确职责、教授方法、大胆放手。
4. 加强个别化教育:为特殊需求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实施“一生一策”的精准帮扶。
5. 提升专业能力:主动向优秀班主任请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这一个月,我见证了38颗种子破土而出的勇气。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以更充足的耐心、更专业的智慧,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每一步。因为我知道,最美的教育,就藏在这些平凡而珍贵的日常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