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2024-03-30 18:05:57)| 分类: 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一、以身作则,师爱助力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首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遇事冷静,避免情绪化,处事公平合理。爱学生不能只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听话懂事的学生,那些“后进生”、“问题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注。因为那些在学习态度、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容易被忽视、被嫌弃的群体,越是不可爱的学生才越需要爱。
我上届的小涵来自单亲家庭,经济不宽裕,父亲外出务工,奶奶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还要做保洁补贴家用,每天放学不能按时接孩子,经常校门口就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等她奶奶下班。孩子身体发育不良智商有点问题,学习跟不上,家里又没有一个可以辅导她作业的人。我多次找该生奶奶面谈,给该生父亲打电话,均表示家里条件就这样,没办法。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也很无奈,也想放弃。但想起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这是很多单亲家庭得不到爱和关注孩子身上的通病),觉得命运待她何其不公,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全的家庭,我决定:我要教她认几个字,长大不至于做睁眼瞎,我安排了一个成绩好又比较有耐心的孩子和她同桌,课间让同桌带她复习巩固拼音和生字,她的家庭作业我都是面批,一对一指出错误并督促订正。虽然这个孩子三年级后没有考及格过,但我想我尽力了,无愧于心。
二、精细管理,培筑优良班风
1、严明纪律,有奖有罚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年级我就和学生约法三章,凡是经过班集体定下的规矩、形成的共识,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尤其重视首因效应,准确及时处理第一次发生的违纪行为。比如,这学期我带一年级,我要求学生早上进教室后就要读书,不许下位,收作业等全体学生到齐老师在堂后一起收。中午进教室后每个人看课外书,不许下位,鼓励学生读教育部指定课外必读书目。下课时间不许追逐打闹,一旦发现,让该生站在走廊负责监督其他学生。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纪律意识,需要老师加强督促,我每天无论早上或中午,即便没有早读或下午第一节课,都尽量跟学生一起进班,指导学生读书或看书。因为我现在的付出是为了将来的放手,用一年的辛苦换六年的轻松。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小零食、小印章,如果表现好会给他们奖励。
2、培养班干,树立榜样
班级管理成功,班干部功不可没。班干部的选用一定要德才兼备,成绩优异,公平正直的学生。启用班干,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考验、还要注重学生的反馈,方能任用。
班主任要为他们搭建可以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做他们后盾。同时要推行班干部轮值,避免自尊自大,滋生骄纵风气。如果学生在管理中出现失误或疏忽,不要当众埋怨,积极引导,多加鼓励。好的班干顶得上半个班主任,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可以布置作业。我在上一届学生中就培养了一些小助手,比如每天早读都会安排一位班干带生齐读,另一位班干负责管纪律,同时被两位班干记到名字的同学会被处罚。
3、巧借班会,引领班风
一个学生的发展、成长都与生活学习环境密切相关,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形象,是一个班精神面貌和内在品格的展现。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通过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文明礼仪、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引领。
三、加强沟通,形成三方合力
沟通力是现代教师的必备能力,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凝聚教师团队力量、加强家校间的合作交流,最大化的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1.关注学生思想,培养健康心理
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其思想变化,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理和引导,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现在,问题儿童很多,离异家庭的问题儿童尤难教育,因为这些孩子的心理大都会不健康。多年前我教过一个男孩子,这个孩子个挺高,冬天会围一条围巾,很帅气。一段时间突然成绩下滑,问他原因也不说,我联系了孩子的爷爷,老人既无奈又生气地说孩子的爸爸要离婚,全家人都不同意,家里天天吵架。我又打了电话给孩子的妈妈,她是沈阳人,独自一人嫁到桐城,如果离婚肯定回沈阳,但她舍不得孩子,一直坚持。最终这个家庭破裂了,孩子的妈妈回了沈阳,因为孩子爸爸组建了新家庭并生了一个小妹妹。孩子更沉默寡言了,他的爷爷告诉我孩子已经很久不跟爸爸说话了。我私下找他谈了多次,告诉他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仍然会爱他。并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让她多和孩子沟通,安慰孩子。我庆幸的是他对小妹妹并不抵触,对阿姨的示好也不拒绝,只是不原谅爸爸。一年多以后,有一天,他忽然跑到我跟前,微笑着跟我说:“老师,我妈妈打电话跟我说她怀孕了,过几个月就会和叔叔一起来看我。”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孩子知道妈妈得到幸福,终于放下心结,坦然地接受了现实。我立刻高兴地说:“小宇,你现在是班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你有了小妹妹,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小弟弟,他们是和你血脉相连的亲人,以后,当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他们就是你最亲的人。”老师无法改变孩子家庭破裂的现实,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微笑着接受命运的安排,我相信会笑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
2.团结课任老师,发挥团队力量
一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需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做好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群体效应”,班级管理才能走向共赢。
班主任要经常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热情地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特别是一些联谊活动,科任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舒服时,要多帮助多关心。班主任还要协助甚至代替科任老师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引起家长的重视,配合老师提高孩子成绩。
3.换位思考家长,获取最大助力
家校沟通问题,往往是班主任面对的棘手问题,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和质疑,引起家校矛盾。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想说:家校沟通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
和家长沟通孩子情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价孩子要中肯,实事求是,注重细节和具体例子的收集,有理有据。其次,老师的态度要平和,不能高高在上,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或疑虑,老师要及时解答,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要有同理心,假设自己是家长、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班级会怎么做。最后,老师应该鼓励家长的积极反馈。这不仅可以增强家长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还可以为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平凡普通,但在教育如此内卷的今天却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欢喜忧悲,甚至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盛衰。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多方学习,提升自我,才能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服务师生。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教书就是一场修行,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