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者,没有功夫?
(2024-08-27 13:41:55)
标签:
文化佛学 |
分类: 国学文化 |
写篇小说
无意在网上看个人的评论,说陈兵教授是个佛学研究者,没有功夫,他的书不能看。
功夫?这个人,不该看佛学,应该去看武侠小说。
我与陈教授素未谋面,但他的书我拜读过十之八九,我之前的文章,也有好几处引用了他的观点。
在以前我还愿意和网友交流佛学的时候,也多次推荐过陈教授的文章给他们看,但贬低和嗤之以鼻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他们都认为陈教授是搞佛学研究的,在我看来,他们这是小学生在嘲笑博士。
如果你真的认为别人的观点不对,应该引经据典的去逐一辩驳,而不是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幼稚可笑的说辞,去刻意贬低。
那些江湖大师、神棍佛棍,他们就真的有实修实证吗?No,按照大乘显宗的传统,即便有证量,但在去世之前,也是不得透漏自己的证量的,说了后,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在南传佛教,也没有一个正规的禅修团体或禅修体系,会认证学习者的果位的,绝对不会说:你证到了初果,他证到了二果……
所以,不论南传汉传,凡是说自己证到啥的,99%都是骗子,目的是搞名闻利养,割韭菜的。
网上看个连真名实姓都没有的无业游民,自称有实修实证,将自己打造成世外高人的人设。你加他微信,就要给他转一千多块,不然就把你拉黑;然后他建个学习群,入群费要几万,续费每年几千;在群里或微信里,你每问他一个问题,要先给他发200块钱红包,然后他才会回答……这不是典型的割韭菜?
如果是出于弘法的善巧方便考虑,要写一些修证方面的内容,可以用第三人称去写,一个师兄的体验,一位贤友证到了什么……这样都可以,或者写小说,写论文……你要相信,有智慧的人和与你有缘的人,会从中受益的。
但即便如此,也要尽可能的少写,因为修行大多是属于各人的主观体验,是因人而异的。写出来,有可能会让一些小白菜鸟,去追求和抓取某种神秘现象和境界,这样就弊大于利了。
前一篇:小说——瑞相
后一篇:为什么不能提倡回归善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