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

标签:
汉武帝主父偃汲黯董仲舒李蔡 |
分类: 古代名人 |

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西汉丞相。
公孙弘年轻时曾在家乡做狱吏,后被免职。
前179年,因通晓《诗》、《书》而闻名,与贾谊同被任为博士。前178年,升为太中大夫。前159年后,公孙弘开始学习《春秋》、《公羊传》。
前140年12月,汉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后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公孙弘称病辞职回家乡。
前135年8月,公孙弘(时年65岁了)赴长安选贤。公孙弘在答题中强调管理层须身正立信,并提出“凭才干任官职,不听无用的意见,不制造无用的器物,不夺民时妨碍民力,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有功者上无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应惩罚,贤良者得到相应奖赏”8条管理方法。又提出言“仁”、“义”、“礼”、“智”之道不可废,应“顺应天道”。汉武帝看过之后,将公孙弘之文升为第一,再一次任公孙弘为博士。
前134年,公孙弘升任左内史。
前126年,公孙弘升任御史大夫。前126年,齐相主父偃被告以受金之罪下狱。汉武帝不想诛主父偃,然而公孙弘说:“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交待啊!”于是汉武帝诛主父偃。
公孙弘平素节俭,主爵都尉汲黯上奏汉武帝,称公孙弘居要职,俸禄多,却盖粗布被子,是沽名钓誉。汉武帝反而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愈加厚待他。由于汲黯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公孙弘,公孙弘因此痛恨汲黯。
前124年,武帝任用公孙弘为丞相,并封为平津侯。公孙弘向汉武帝进言调汲黯任右内史,调痛恨之人董仲舒任胶西王相。
前121年春,公孙弘去世,终年79岁。御史大夫李蔡(李广堂弟)接任丞相。
公孙弘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陈王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圣村也有公孙弘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