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

标签:
汉文帝周勃刘长晁错刘濞 |
分类: 古代名人 |

袁盎(公元前200年——前150年),字丝,西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
袁盎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
袁盎曾是吕禄的家臣。前180年,汉文帝继位后,任袁盎为中郎。
周勃诛灭吕氏有功,被汉文帝封为丞相,周勃因此甚为得意。袁盎因此进谏汉文帝:“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的人?”汉文帝回答说:“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说:“诸吕胡作非为时,当时周勃身为太尉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是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汉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逐渐威严起来。
后来,周勃因故被罢相,回到封地,被人告他欲反,关押在狱中。袁盎却申明周勃无罪。周勃出狱后,与袁盎结为挚友。
前177年,淮南王刘长擅自杀了辟阳侯审食其,袁盎对汉文帝说:“诸侯王太骄横必生祸患,可以削减他们的封地。”汉文帝不采纳。
前174年,淮南王刘长欲反。但尚未行动时,刘长即被汉文帝召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汉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袁盎入见,宽慰汉文帝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为了让他改过自新,淮南王不慎病死,罪不在陛下啊。”汉文帝听了袁盎的分析,略感宽慰。
袁盎后来调任陇西都尉、齐国丞相、吴国丞相等职。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晁错任御史大夫后,派人调查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财物之事,依法应处死。汉景帝下令赦免,只把袁盎贬作平民。
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上疏《削藩策》,提议削藩。汉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6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诸侯们哗然,都强烈憎恨晁错。吴楚等7国联兵作反,是为吴楚7国之乱。
前154年,窦婴向汉景帝推荐袁盎献策,袁盎说:“吴楚作反的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乱。”汉景帝沉思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并封袁盎为太常。
吴楚7国之乱平定后,袁盎被任为楚相。不久,因病辞官。
窦太后非常宠爱小儿子梁王刘武。前154年,汉景帝酒后曾戏称将来自己离世后传位于弟弟刘武,刘武与窦太后明知这不是真心话,但心中暗喜。前150年11月,袁盎上书汉景帝不应立刘武。后来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刘武与羊胜、公孙诡等人派刺客杀了袁盎(终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