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

标签:
刘仲刘启袁盎晁错周亚夫 |
分类: 古代名人 |

刘濞(公元前215年——前154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代顷王刘仲(刘邦二哥)之子。
匈奴围攻代地时,刘仲逃到洛阳。刘邦不忍重罚,只贬他为合阳侯,他的儿子刘濞被封为沛侯。
前196年,刘邦率兵讨伐英布,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击破英布军。刘濞被封为吴王,统辖3郡。吴国的豫章郡有铜矿,刘濞招人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海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刘濞在吴地深得民心。
刘启为太子时,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平时很骄矜,与刘启下棋时,态度不恭敬,刘启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却打死了。刘濞从此产生怨恨,称病不朝见汉文帝。
前157年6月,汉文帝去世,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提拔晁错为内史,对他言听计从。晁错锐意改革,与许多大臣关系不融洽,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等都与晁错有隔阂。晁错任御史大夫后,派人调查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财物之事,依法应处死刑。汉景帝下令赦免,只把袁盎贬作平民。
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上疏《削藩策》,提议削藩:“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交公卿、列侯和皇族讨论《削藩策》,因汉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反对,只有窦婴公开表示不同意。汉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6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诸侯们哗然,都强烈憎恨晁错。
前154年1月,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7国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吴楚7国之乱,刘濞率先在广陵起兵。窦婴向汉景帝推荐袁盎献策。袁盎说:“吴楚作反的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乱。”汉景帝沉思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这时,丞相陶青等联名上书提议斩晁错,汉景帝批准了。于是汉景帝派中尉陈嘉到晁错家骗晁错入朝议事,半路上腰斩晁错。
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对汉景帝说:诸侯作反,借口清君侧诛杀晁错,对内是堵塞忠臣之口,对外是为诸侯王报仇,但现在晁错已死,他们并没退兵。汉景帝深以为然,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前154年2月,周亚夫率部先绕道进军,截断叛军的粮道,后派精兵袭击。刘濞的军队被击败而退走,刘濞渡过淮水逃到丹徒,被东越人诱杀了,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