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在字典中查“不”字,当会发现它的注音为"bu"读去声,即为第四声。我曾想过,倘若我们说“我不愿意”,“今天我不去公园”,当会发现,不符合日常语言习惯,很蹩脚,就此曾与文友讨论过,他们也有同感。
后来看到一个关于朗读的标准发音的小册子,方知有些汉字的读音并非一定要照字典标注的去读,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可变化的。典型的就是“一七八不”四个字。
1)“一”字去声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去声,夹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如,一见如故,一般化,一言为定,一笔勾销,想一想。
2)“七”字,在去声前可变为阳平,如“七上八下”,“七月一日”。
3)“八”字也是去声前可变为阳平,如“八个”,“八样”
4)“不”字,在去声前,该字由去声应变为阳平,夹在词语中变轻声,如上例“我不愿意”“今天我不去公园”,“不对”,“行不通”等 。除“一七八不”这四个典型字会发生变调外,另外有些汉字在语言习惯或朗读中也会发生变调。例如(多为夹在词语中):“短短的”,“快快的”,“老老实实的”,“干干净净的”。其中,“短短的”第一个“短”字读上声,而第二个“短”字则读为阴平;“快快的”第一个“快”字读去声,第二个“快”字读阴平。“老老实实的”,“干干净净”的也发生类此的变调,不再细述。
上面所写,基本是照原小册子抄来的,特声明,是中华民族的普通话(北京话为基准),由习惯而成的,众所公认,不是谁的专利。
吾遇见此论,方知开卷有益的真实好处,特将上述公诸同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