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玉甫老师
郭玉甫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65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关于老舍笔名的再讨论

说明:

老舍先生是世界文化名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其影响可谓大矣!所以关于他笔名中的“舍”字的词性(自然也就涉及其字读音)的准确定位,是个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必须厘清。不然的话,随着岁月的流逝,若发生以讹传讹的情况,我们的后代更难说清了。表面上是维护而实际上是影响了先人的形象。因可能与事实不符,则经不住考量。我们向来应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基于此,我写出了《关于老舍笔名的再讨论》这篇拙文。

 

1)刘氏从自己的自留地里挖到了一把大刀,不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大刀,而是一般使用的大刀。
2)张大嫂李大嫂。在外面摘豆角,有大使往家跑,放个屁拉倒了。
3)提包下了火车往西走,看见个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了手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顺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流牛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道,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风光。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将中第一奇人。

就标题所写,我们就先探讨下吧!

第一个版本,是脍炙人口的,几乎人人皆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标签:

多音字

我曾写过《“入闱”、“入围”辨》,盖因这两个词读音同、声调同,形相似,义相通,提出讨论了哪个更正宗的问题。结果是原只有“入闱”一词,并无“入围”一说  (前者见于汉语词典有出处,后者是个“生造词”显然是顾义而思名的产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围”因其通俗性、形象性而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尔后在新版汉语词典中出现了“入围”条目,再后“入围”逐渐取代了前者,成为文章、报道通讯之专用,很少有人再提及“入闱”了。

 

标签:

入围

入闱

       写下这个标题后,可能有人认为两者读音同,声调同,意思也差不多。但相比之下,哪个更“正宗”些呢?总得有个“先来后到”的问题吧。下面我把多年前写给保定市报并被刊用的小稿录下,供诸君评鉴。其标题为——

 

                           不是“入围”而是“入闱 ”

       入闱,是报道

标签:

地名

读音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地名的读音与本字不相一致,而有其特殊的读法。如照原字音读,便会招致错误。这种字的异读现象,大概是由历史原因和地方性语言习惯造成的。

    我们保定市地处冀中,人们对本省乐亭县的“乐”不念“勒”,而念“涝”;获鹿县的“获”不念“获”,而念“槐”;肃宁县的“肃”不念“肃”,而念“许”,一般是不陌生的。但对外省的一些地名的特殊读音,是否都了解呢?下面列举的一些便是:

山西洪洞县的“洞”不念“动”,而念“同”;广东番禺县的“番”不念“翻”,而念“潘”;福建长汀的“汀”不念“听”,而念“停”;四川垫江的“垫”,不念“店”而念“牒”;安徽涡阳县的“涡”,不念“窝”而念“锅”;浙江会稽山的“会”,不念“汇”而念“桂”;安徽六安县、江苏六合县的“六”,都念“路”等等,不一而足。

   &

标签:

变调

读音

     如果我们在字典中查“不”字,当会发现它的注音为'bu'读去声,即为第四声。我曾想过,倘若我们说“我不愿意”,“今天我不去公园”,当会发现,不符合日常语言习惯,很蹩脚,就此曾与文友讨论过,他们也有同感。

 

    后来看到一个关于朗读的标准发音的小册子,方知有些汉字的读音并非一定要照字典标注的去读,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可变化的。典型的就是“一七八不”四个字。

 

    1)“一”字去声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去声,夹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如,一见如故,一般化,一言为定,一笔勾销,想一想。

    2)“七”字,在去声前可变为阳平,如“七上八下”,“七月一日”。

 

(2017-11-30 21:39)
标签:

读音

    关于“车”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它读作“chē”,是一种交通工具。又,在中国象棋中,它作为一个兵种,则读作“jū”。

    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当初为何要这样规定呢?我们在此之前,不妨先讨论一下,中国象棋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是谁又是在何时发明的呢?这也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我赞成其中的一种说法。因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那就是双方对弈的界限、所示文字,“楚河汉界”四个字。双方各是16个棋子,那就应该是战车(zhàn chē)了吧。那时军队双方都没有炮,待发明了火药以后,加进了炮,就是如今的象棋了。而作战的双方,是刘邦与项羽。发明者应该是古代大军事家韩信。在战斗小憩时,为官兵做娱乐工具,且前人对此也做过考证。因此,战车应谓之“jū”。

    前几天,我看中央电视台,有一位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在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时,当读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时,把其中的“车”字,错读为“ch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