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十四《道德经·第十四章》
2024-12-25 13:39:11
【1】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说能看到“它”其实又看不见它的,这叫做“夷”;说能听到“它”其实又听不见它的,这叫做“希”;说能摸到“它”但又摸不着它的,这叫做“微”。“视、听、触”所对应的“夷、希、微”这三种状态是很难深究清楚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只能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来看待。(2)“它”的上面或者外面并不是那么明亮,其下面和里面也并不是那么昏暗。“它”的这种无头无序、绵绵不绝的样子很难描述和形容,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但当真的把“它”复归到原型的时候,却又什么都没有。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这属于一种说有又没有、说没有又有的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对于“它”来说,从前面看不见它的头面,到后面也看不见它的尾部。(3)如果能够弄清楚先古时期的道,那就可以对当今的一切进行把握和驾驭了。如果能知道了远古是怎么开始的,那就等于是把握住了大道的规律,也就是掌握了“道纪”。2024.12.25
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十四《道德经·第十四章》
【1】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说能看到“它”其实又看不见它的,这叫做“夷”;说能听到“它”其实又听不见它的,这叫做“希”;说能摸到“它”但又摸不着它的,这叫做“微”。“视、听、触”所对应的“夷、希、微”这三种状态是很难深究清楚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只能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来看待。(2)“它”的上面或者外面并不是那么明亮,其下面和里面也并不是那么昏暗。“它”的这种无头无序、绵绵不绝的样子很难描述和形容,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但当真的把“它”复归到原型的时候,却又什么都没有。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这属于一种说有又没有、说没有又有的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对于“它”来说,从前面看不见它的头面,到后面也看不见它的尾部。(3)如果能够弄清楚先古时期的道,那就可以对当今的一切进行把握和驾驭了。如果能知道了远古是怎么开始的,那就等于是把握住了大道的规律,也就是掌握了“道纪”。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