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三《道德经·第三章》
2024-12-21 15:10:19
【1】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如果不要对那些有本事的贤能之人过度的推崇和宣扬,也不要把这些人树为标杆榜样,那人们就不会一门心思的受到这些人的鼓舞而向他们靠齐并去抢着争名排位了。如果不去展示宣传那些稀有物品,人们也就不会对这些珍贵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萌生窃意并沦为盗贼了。只要人们看不到那些能勾起他们贪欲的物品,人们的心思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诱惑并心生歹意了。(2)这应该就是圣人的治国思路。也就是说,圣人在治理国家时,尽量不要让人们有过多的想法,但却要让人们吃饱肚子;尽量不要让人们有更高的志向,但却要提高人们的体质。总的来说就是,最好不要让人们获取到太多的信息也不要让人们有更多的想法和欲望。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有了一知半解所谓的聪明人来说,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想胡作非为了。(3)圣人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管理者只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无为”的方法去治理国家,那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2024.12.21
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三《道德经·第三章》
【1】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如果不要对那些有本事的贤能之人过度的推崇和宣扬,也不要把这些人树为标杆榜样,那人们就不会一门心思的受到这些人的鼓舞而向他们靠齐并去抢着争名排位了。如果不去展示宣传那些稀有物品,人们也就不会对这些珍贵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萌生窃意并沦为盗贼了。只要人们看不到那些能勾起他们贪欲的物品,人们的心思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诱惑并心生歹意了。(2)这应该就是圣人的治国思路。也就是说,圣人在治理国家时,尽量不要让人们有过多的想法,但却要让人们吃饱肚子;尽量不要让人们有更高的志向,但却要提高人们的体质。总的来说就是,最好不要让人们获取到太多的信息也不要让人们有更多的想法和欲望。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有了一知半解所谓的聪明人来说,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想胡作非为了。(3)圣人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管理者只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无为”的方法去治理国家,那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