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一《道德经·第一章》
2024-12-21 15:07:00
【1】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道”这个概念是很难说清楚的。凡是觉得已经说清楚的“道”,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道”。(2)“名”这个概念也是很难说清楚的。凡是觉得已经说清楚的“名”,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名”。(3)万物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只是人类先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它们起了一个抽象的名字,这样万物才开始有了具体的名称。比如人类先把同一类的绿色植物命名为“树”,然后才有了杨树、柳树、槐树等具体的名字。所以说,抽象的名字是具体的万物的母亲。(4)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欲望的时候去观察事物,那就能很客观的观察到事物的本质或全部,而当他有了某些主观想法再去观察同样事物的时候,便会带有了某种偏见而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局部。(5)前面所说的“万物之始”的“始”和“万物之母”的“母”,这两个概念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最初”的意思,只不过是它们的叫法不一样而已。万物的“最初”都是莫名其妙的,都很难说清楚“它们一开始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说,“始”和“母”是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起始之门”。2024.12.21.
第二次学习《道德经》之一《道德经·第一章》
【1】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1)“道”这个概念是很难说清楚的。凡是觉得已经说清楚的“道”,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道”。(2)“名”这个概念也是很难说清楚的。凡是觉得已经说清楚的“名”,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名”。(3)万物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只是人类先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它们起了一个抽象的名字,这样万物才开始有了具体的名称。比如人类先把同一类的绿色植物命名为“树”,然后才有了杨树、柳树、槐树等具体的名字。所以说,抽象的名字是具体的万物的母亲。(4)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欲望的时候去观察事物,那就能很客观的观察到事物的本质或全部,而当他有了某些主观想法再去观察同样事物的时候,便会带有了某种偏见而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局部。(5)前面所说的“万物之始”的“始”和“万物之母”的“母”,这两个概念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最初”的意思,只不过是它们的叫法不一样而已。万物的“最初”都是莫名其妙的,都很难说清楚“它们一开始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说,“始”和“母”是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起始之门”。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