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四十七(总三一七)关于“正言若反”(上)

2024-12-09 10:26:25

1】“正言若反”这四个字在《道德经》中只在第七十八章中出现过一次。但是,“正言若反”的用法在《道德经》中却屡见不鲜。这种用法和我们通常讲的“正话反说”的意思比较类似。这是老子一贯的行文风格,也是老子思辨哲学的一个高度反映。在《道德经》中,“正言若反”的思想非常丰富,但主要有三个含义。【2】“正言若反”第一个含义是:从反面来表述正面。比如第四十一章讲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光明的大道看起来却有些晦暗;那些向前的大道看起来好像是在向后;那些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好像有点凹凸;那些最高的大德看起来就好像是低洼的山谷。这几句话是《道德经》中“从反面来表述正面”的典型句式。比如“明道若昧”。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智者认为,道是深邃而无所不在的,晦暗晦涩是“道”的一个特色,一般人理解不了,他们总感觉到“道”应该是光明的怎么能是晦暗的呢。再比如“进道若退”。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智者认为,以退为进是一种智慧的策略,但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他们总感觉到明明是要向前走为什么却要往后退呢。还比如“夷道若纇”。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智者认为,看似平坦的大道其实是崎岖不平的,但是一般人理解不了,对此他们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出来,所以他们总认为“道”应该是平坦的怎么会有存在有很多颗粒呢。这种从反面来表述正面的用法是“正言若反”的第一个含义。2024.12.9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