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四十五(总三一五)关于“不争”及其他(下)

2024-12-08 14:37:17

5总体上看,老子是坚决反对战争的。不过,老子并不是固执之人,他反对战争,但他也并不是反对打仗,并不完全支持逆来顺受的做法。老子主张,在迫于无奈、万不得已的时候必须予以还击。不过,这个时候的打仗其性质是不一样的,此时打仗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显赫实力、不是为了秀肌肉,而仅仅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防御而战、为荣誉而战。总之,老子所说的“不争之德”并不仅仅是“不争”,而只是“不争在先”。如果非争不可的时候,则必须去争、去打、去战。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不惹事、不生事、但绝不怕事”,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我必犯人”6】老子强调最多的是看似柔弱似水的“无为”、“为下”、“低调”、“谦和”。其实,老子同样也看重的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在第六十七章中老子讲的“三宝”就明显的感觉到了老子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的精神和毅力。这主要表现在老子对“水”的情有独钟上。老子喜欢水,喜欢水的柔性和谦下,但老子同时更尊重水的德行,这就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为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滴水穿石”,这也就是老子在第七十八章中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才是老子最喜欢的完整的“道”与“德”。【7】总之,老子倡导“不争”,主张“不争”,鼓励人们向水学习,学习水的“德”。但是,老子同样看中的是水本身的特质和水后面的“能量”。如果因为老子讲过“上善若水”就认为老子是一位单纯喜欢水的善弱之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也太片面的看待老子了。老子之所以能感悟到“道”的存在,并能向世人揭示“道”的特征,这些都足矣说明老子不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而恰恰能证明老子具有水一样的品格与德行,这就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024.1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