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四十四(总三一四)关于“不争”及其他(中)

2024-12-08 14:36:23

3】这其中,关于“不争”的论述老子也是分成了几个层次:老子先是鼓励老百姓“不争”,接着又赞美自然界水的“不争”,然后,又提到了足智多谋的人的“不争”,再就是阐明了天之道的“不争”,最后,强调了圣人的“不争”。不难发现,老子关于“不争”的核心思想是:作为万物本身不要与万物相争、作为智者不要与愚者相争、作为圣人不要与百姓相争。一切的一切,都要像水那样,向道学习,利万物而不与任何任何的其他相争。其实,老子关于“不争”的本意是出现在第六十七章,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不敢为天下”才是真正的“不争”。【4】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老子一再强调和倡导向水学习,学习水的低调、向下、不争、不抢,但是,老子同时也不断地强调着水的特质,这就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滴水可以穿石、惊涛还能裂岸。这其实表达的正是老子的真实性格,这就是:我虽柔弱,但为母则刚。低调柔弱是我的境界,刚强不屈才是我的本性。这从老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就能看的十分清楚。比如在第三十章中,老子就明确了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这五个“果”是老子在打完了仗达到了目的有了结果以后对统治者提出的五个要求:第一不要自负、第二不要自夸、第三不要自傲、第四要明确这一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正义之战、第五打赢了也不要以此炫耀逞强。这就是老子的自信和自强。2024.1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