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三十一(总三零一)关于“神”(上)
2024-12-04 14:11:28
【1】从中国古代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无论是鬼还是神,表示的都是“死后的祖先”。这是活人捉摸不透也理解不了的两种“想象中的现象”。活人的这种想象把“鬼”划定为低底层、而把“神”描述的要高大上一些,并且认为“神”具有一定的“灵性”和“不可捉摸性”。从老子的系统思想上看,老子只承认“道”的存在,而并不认同有什么鬼和神。老子之所以有时候讲到“神”甚至“鬼”,只不过是一种“借喻”的写作手法而已,把老百姓心目中捉摸不透、理解不了、解释不清、能量被无限夸大的一些“想象”用“神”来表达。【2】在《道德经》中,老子一共四次提到了“神”这个概念。(1)《道德经》第一次用“神”这个概念是在第六章。本章开篇即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在这里先提到了“谷神”的三个特点:一是“空”、二是“能容纳万物”、三是“能创生万物”。显然,“谷”的这个特点和功能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所以老子说“谷神不死”,也就是说“谷”的这些功能是不会消失的。如果分开来看的话,“谷”就是“空”的代词;“神”指的就是“谷空”的无限容纳和创生的能量。老子把“谷”的这些特点和其能量综合在一起并把其称之为“谷神”,其实,这就是老子反反复复想要说的“道”。老子在这里所说的“神”指的就是具有无穷潜力的“能量”。(2)《道德经》第二次讲到“神”是在第二十九章,文中提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是非常神奇而不可捉摸,面对这样一个“神器”,你就不应该按照你的意愿想干啥就干啥。如果非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天下,那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非要一意孤行的想去控制天下,那最后必定是会失去天下的。显然,这里所说的“神”或“神器”仍然指的是一种类似于“道”的力量。2024.12.4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三十一(总三零一)关于“神”(上)
【1】从中国古代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无论是鬼还是神,表示的都是“死后的祖先”。这是活人捉摸不透也理解不了的两种“想象中的现象”。活人的这种想象把“鬼”划定为低底层、而把“神”描述的要高大上一些,并且认为“神”具有一定的“灵性”和“不可捉摸性”。从老子的系统思想上看,老子只承认“道”的存在,而并不认同有什么鬼和神。老子之所以有时候讲到“神”甚至“鬼”,只不过是一种“借喻”的写作手法而已,把老百姓心目中捉摸不透、理解不了、解释不清、能量被无限夸大的一些“想象”用“神”来表达。【2】在《道德经》中,老子一共四次提到了“神”这个概念。(1)《道德经》第一次用“神”这个概念是在第六章。本章开篇即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在这里先提到了“谷神”的三个特点:一是“空”、二是“能容纳万物”、三是“能创生万物”。显然,“谷”的这个特点和功能是永远不会消亡的,所以老子说“谷神不死”,也就是说“谷”的这些功能是不会消失的。如果分开来看的话,“谷”就是“空”的代词;“神”指的就是“谷空”的无限容纳和创生的能量。老子把“谷”的这些特点和其能量综合在一起并把其称之为“谷神”,其实,这就是老子反反复复想要说的“道”。老子在这里所说的“神”指的就是具有无穷潜力的“能量”。(2)《道德经》第二次讲到“神”是在第二十九章,文中提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是非常神奇而不可捉摸,面对这样一个“神器”,你就不应该按照你的意愿想干啥就干啥。如果非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天下,那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非要一意孤行的想去控制天下,那最后必定是会失去天下的。显然,这里所说的“神”或“神器”仍然指的是一种类似于“道”的力量。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