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三十(总三零零)关于“圣人”(下)
2024-12-03 12:42:24
【10】老子在《道德经》中常常喜欢说“是以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是圣人的话,他就应该这样….”。在整个《道德经》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一共出现了17次。即:(1)第二章中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第三章中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第七章中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4)第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5)第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6)第二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7)第二十九章中“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8)第四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9)第五十八章中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0)第六十三章中的“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1)第六十四章中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12)第六十六章中的“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13)第七十章中的“是以圣人被褐怀玉”(14)第七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15)第七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16)第七十八章中的“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7)第七十九章中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11】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帝王将相统治者的,所以,经常会告诫这些统治者“你们应该怎么去做….”。因此,在《道德经》中便出现了十七次“是以圣人…”的说法。2024.12.3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三十(总三零零)关于“圣人”(下)
【10】老子在《道德经》中常常喜欢说“是以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是圣人的话,他就应该这样….”。在整个《道德经》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一共出现了17次。即:(1)第二章中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第三章中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第七章中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4)第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5)第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6)第二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7)第二十九章中“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8)第四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9)第五十八章中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0)第六十三章中的“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1)第六十四章中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12)第六十六章中的“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13)第七十章中的“是以圣人被褐怀玉”(14)第七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15)第七十七章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16)第七十八章中的“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7)第七十九章中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11】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帝王将相统治者的,所以,经常会告诫这些统治者“你们应该怎么去做….”。因此,在《道德经》中便出现了十七次“是以圣人…”的说法。20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