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二十四(总二九四)关于“无为而无不为”
2024-12-01 16:06:42
【1】“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提法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十七章中,原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二次出现在第四十八章,原文是:“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2】“无为而无不为”的直接解释是:只要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去做一些事情,那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3】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十七章和第四十八章都是在说“无为而无不为”,但是,两章所指的对象是不一样的。(1)在第三十七章中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针对的是“道”。这一章完整的的解释应该是:
“道”看起来什么都不做,但其实,它又什么都在做;或者说,没有“道”不做的事、没有“道”做不成的事。(2)在第四十八章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则针对“人”、更准确的说针对的是“圣人”。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圣人”看起来什么都不做,但其实他们一直在做事,只不过他们不做违背“道”的事情、而只做遵循“道”的事情。因为他们会顺势而为、顺时施宜、顺水推舟,所以,他们行事毫不费力,就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样,其实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情。老子接着告诫说,圣人们应该抱着这种态度去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如果不是持有这样一个态度而是整天忙忙碌碌事必躬亲,那就很难夺取天下也就很难把天下治理好了。【4】总之,第一,“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要刻意去做”、不要“凭主观意志去做”,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的去做任何事情。第二,“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提法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针对的是“道”,一次针对的是“圣人”。2024.12.1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二十四(总二九四)关于“无为而无不为”
【1】“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提法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十七章中,原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二次出现在第四十八章,原文是:“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2】“无为而无不为”的直接解释是:只要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去做一些事情,那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3】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十七章和第四十八章都是在说“无为而无不为”,但是,两章所指的对象是不一样的。(1)在第三十七章中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针对的是“道”。这一章完整的的解释应该是: “道”看起来什么都不做,但其实,它又什么都在做;或者说,没有“道”不做的事、没有“道”做不成的事。(2)在第四十八章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则针对“人”、更准确的说针对的是“圣人”。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圣人”看起来什么都不做,但其实他们一直在做事,只不过他们不做违背“道”的事情、而只做遵循“道”的事情。因为他们会顺势而为、顺时施宜、顺水推舟,所以,他们行事毫不费力,就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样,其实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情。老子接着告诫说,圣人们应该抱着这种态度去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如果不是持有这样一个态度而是整天忙忙碌碌事必躬亲,那就很难夺取天下也就很难把天下治理好了。【4】总之,第一,“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要刻意去做”、不要“凭主观意志去做”,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的去做任何事情。第二,“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提法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针对的是“道”,一次针对的是“圣人”。20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