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2024-11-28 15:16:26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十七(总二八七)关于“谷”(中)(2)在第十五章,再一次提到了“谷”。原文是:“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旷兮其若谷”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善于把握“道”的人,思维妙玄通达、深邃不可捉摸…他们心胸开阔坦荡,好像幽静的山谷那样可容万物。在这里,老子把悟道之人的胸怀和“谷”联系在了一起。老子认为真正的悟道之人应该是“胸怀若谷”。(3)在第二十八章中,讲到“常德”的时候,也提到了“谷”。原文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在这一章阐释了三个内容,一个是“溪流”之德、一个是“榜样”之德、一个是“山谷”之德。其中,关于“谷”的解释是:明明知道荣耀的好处,或者说自己明明获取了荣誉,却还要去隐忍难以承受的屈辱,这就是甘愿成为深山低谷的心态和做法。当成为了山谷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恒久不变的山谷之“德”就是充实而会保持圆满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回归到了那种纯真质朴的状态。在这里,老子仍然是用赞美的口吻讲述了谷的特点,这个特点像“道”一样质朴而永恒。(4)在第三十二章,也讲了“谷”的概念。不过,这里的“谷”指的是溪流、川谷的意思,但老子仍然是用它来和“道”作比喻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和天下的关系,就好像是小的溪谷和江海的关系一样。在这里,老子把“道”比作为山涧溪流,把“天下”比作为江河大海。像“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一样,溪谷虽小却影响着江海,“道”虽小,却决定着天地的命运。2024.11.28
2024年11月28日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十七(总二八七)关于“谷”(中)(2)在第十五章,再一次提到了“谷”。原文是:“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旷兮其若谷”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善于把握“道”的人,思维妙玄通达、深邃不可捉摸…他们心胸开阔坦荡,好像幽静的山谷那样可容万物。在这里,老子把悟道之人的胸怀和“谷”联系在了一起。老子认为真正的悟道之人应该是“胸怀若谷”。(3)在第二十八章中,讲到“常德”的时候,也提到了“谷”。原文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在这一章阐释了三个内容,一个是“溪流”之德、一个是“榜样”之德、一个是“山谷”之德。其中,关于“谷”的解释是:明明知道荣耀的好处,或者说自己明明获取了荣誉,却还要去隐忍难以承受的屈辱,这就是甘愿成为深山低谷的心态和做法。当成为了山谷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恒久不变的山谷之“德”就是充实而会保持圆满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回归到了那种纯真质朴的状态。在这里,老子仍然是用赞美的口吻讲述了谷的特点,这个特点像“道”一样质朴而永恒。(4)在第三十二章,也讲了“谷”的概念。不过,这里的“谷”指的是溪流、川谷的意思,但老子仍然是用它来和“道”作比喻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和天下的关系,就好像是小的溪谷和江海的关系一样。在这里,老子把“道”比作为山涧溪流,把“天下”比作为江河大海。像“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一样,溪谷虽小却影响着江海,“道”虽小,却决定着天地的命运。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