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十四(总二八四)关于“婴儿”

2024-11-27 15:17:42

1】老子为了说明什么是“道”,为了解释“德”的特性,老子从古至今、从自然到人类举了很多例子旁征博引。在老子的眼中,因为婴儿还尚未涉世,所以,用婴儿来举例说明万物之德和“道”是最有说服力的了。在整个《道德经》中,“婴儿”这个词出现过三次;和“婴儿”同一个意思的“赤子”则出现过一次。2】(1)比如,第五十五章中第一句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当修德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状态就更接近于自然也就像婴儿了。正因为婴儿的“德”更接近于“道”,所以,毒虫才不会去叮咬蟄刺他,猛兽也不会去抓扑他,凶禽还不会去攻击他。还比如在第二十八章中讲到:“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修炼修到像溪流一样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恒久不变的“德”,这个时候的“德”便是静谧的而且再也不会改变不会离去了。这个时候的溪流就可以说是回归到了原始的婴儿状态。(2)从主观上讲,老子喜欢的还是婴儿的那种状态,像身体柔软如初、像想法尚未开化。所以,在第十章中老子就举例说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婴儿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后,身体真的能像婴儿那样柔软吗?再比如在第二十章老子又举例说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我一个人淡然处之,对其他事情表现不出任何兴趣,就好像一个什么事儿也不懂的婴儿。【3】总之,老子认为,因为婴儿最淳朴最自然,所以婴儿的“德”是最接近于万物之德的人类的“德”。人类最能反应“道”的无形力量的当属婴儿了。正因为此,老子对婴儿才会情有独钟。2024.11.2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