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六(总二七六)关于“德”之二

2024-11-24 18:27:09

3关于“人之德”。同样的原理,人类的“德”理论上讲指的是人类自己本来的样子。因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所以,“人之德”也就有了“自然之德”和“社会之德”的两种区分。(1)第一,从自然属性上来讲,人类的“德”和其他动物的“德”没有本质区别,吃喝拉撒、生长壮老矣,这都是人类的“自然之德”。(2)第二,从社会属性上来讲,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类有认知能力和自己的判别能力、还有思维有想象有目的有欲望,这个时候的人就很难再淳朴的表现出“自己本来的样子”而离开了原来的样子。因为有了追求、有了精神上的欲望、有了变化、有了改变,也就有了为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来的善与恶、诚实和伪装,以及人为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德”这个字在人类社会中变得复杂起来,从而出现了“德”有优与劣、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区别,也就出现了人与人之间品德高低和品行好坏的差异。人们对人之“德”也就有了“修德”、“修行”的心理愿望和说法。总之,因为人有了认知能力和自己的想法与欲望,人自己本来的样子就会被修正和扭曲。所以,“人之德”不是指的人本来的样子,而主要讲的是人的品行、品质、品德。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这一概念所做的第二个解释。2024.11.24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