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五七·关于《德经》的总结之一
2024-11-10 15:11:41
【1】《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篇,分为《道经》和《德经》。其中,《道经》共三十七篇,《德经》从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共计四十四篇。到目前为止,《道经》和《德经》都已经全部学完,《道经》的学习心得的总结在“第一一二~一一四期”中已经做了说明,现在对《德经》做一下总结。【2】在整个《德经》的四十四篇文章中,直接讲到“德”这个概念的有十篇。它们分别是:(1)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2)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3)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4)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5)第五十五:“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6)第五十九章:“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7)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8)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9)第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0)第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3】《道德经》中关于《德经》的论述是以第三十八章的“德”开始,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到第八十一章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整篇的结束语。
2024.11.10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五七·关于《德经》的总结之一
【1】《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篇,分为《道经》和《德经》。其中,《道经》共三十七篇,《德经》从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共计四十四篇。到目前为止,《道经》和《德经》都已经全部学完,《道经》的学习心得的总结在“第一一二~一一四期”中已经做了说明,现在对《德经》做一下总结。【2】在整个《德经》的四十四篇文章中,直接讲到“德”这个概念的有十篇。它们分别是:(1)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2)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3)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4)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5)第五十五:“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6)第五十九章:“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7)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8)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9)第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0)第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3】《道德经》中关于《德经》的论述是以第三十八章的“德”开始,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到第八十一章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整篇的结束语。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