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五五《道德经·第八十一章》(2)
2024-11-09 15:52:40
【4】再看第二段关于“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圣人,他需要的不是财富和名利,他什么都不需要,所以,他不屑于金银财宝名声和利益,他对这些一点儿都“不积”,既不去积累也不去堆积。圣人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这样的结果反而使自己得到的越多。而且,圣人给予别人的越多,他所获得的也就越丰富越充实。其实,老子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道德经》。(1)比如在第第二十二章中对这一问题就有过明确的表述,即:“洼则盈…少则得…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充实填满…..取得少了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圣人就是以这样一种信念和态度作为了一种处世哲学:他们不自我表现,所以反而能更明白事理;他们不自以为是,所以反而能彰显自己的才华;他们不自吹自擂,所以反而能被别人认可他们的功劳;他们不骄傲自大,所以反而能被推举为百姓大众的领导者。正因为圣人们从来不与别人相争,所以,反而没有任何人能争得过他。(2)同样的思想在第六十三章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从来就不自以为是也不想着自己要做多大多强,但是圣人反而能成就大事并为人们所尊重。(3)这里所表达的直接思想正像第七章所说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总之,和《道德经》中的很多文章一样,老子在本章所讲的“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的“愈有”和“愈多”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所以,越是帮助别人、越是给予别人、越是不与人争利,所获得的人们对他的支持、拥护和爱戴就越纯粹越丰富。2024.11.9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五五《道德经·第八十一章》(2)
【4】再看第二段关于“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圣人,他需要的不是财富和名利,他什么都不需要,所以,他不屑于金银财宝名声和利益,他对这些一点儿都“不积”,既不去积累也不去堆积。圣人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这样的结果反而使自己得到的越多。而且,圣人给予别人的越多,他所获得的也就越丰富越充实。其实,老子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道德经》。(1)比如在第第二十二章中对这一问题就有过明确的表述,即:“洼则盈…少则得…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充实填满…..取得少了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圣人就是以这样一种信念和态度作为了一种处世哲学:他们不自我表现,所以反而能更明白事理;他们不自以为是,所以反而能彰显自己的才华;他们不自吹自擂,所以反而能被别人认可他们的功劳;他们不骄傲自大,所以反而能被推举为百姓大众的领导者。正因为圣人们从来不与别人相争,所以,反而没有任何人能争得过他。(2)同样的思想在第六十三章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从来就不自以为是也不想着自己要做多大多强,但是圣人反而能成就大事并为人们所尊重。(3)这里所表达的直接思想正像第七章所说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总之,和《道德经》中的很多文章一样,老子在本章所讲的“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的“愈有”和“愈多”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所以,越是帮助别人、越是给予别人、越是不与人争利,所获得的人们对他的支持、拥护和爱戴就越纯粹越丰富。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