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三《道德经·第六十五章》(2)

2024-10-23 15:41:31

3】本章比较“绕”,绕就绕在“明”和“愚”两个字上。先看第一句:“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古时候对“道”颇有研究的人,并不是想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而是想让人们变得越来越不聪明。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些对“道”有造诣的人认为,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太狡猾太过机巧了。但是在老子眼里,老百姓并不是太狡猾和太奸诈,而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对很多事情分不清楚对错。所以,与其让百姓大众在分不清楚好歹的前提下知道的太多,还不如让这些老百姓知道的少一些。这样就会使得事情简单一些、也会更加便于管理。可以认为,文章在这里说的“将以愚之”并不是老子的原意,而是“古之善为道者”的意思4】接着,老子就说了下面一段话:“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前一句说的是老百姓的“智多”,这一句讲的则是统治者的“以智”和“不以智”。这句话的整个意思是,统治者如果用机谋和狡诈去治理国家的话,那就是国家的灾难。而如果不是用机谋和狡诈去治理国家的话,那就是国之大幸。需要说明的是:老子笔下的“智”在很多场合是一个贬义词,多有机谋、狡诈、小聪明的意思。比如第十八章中有一句是“智慧出,有大伪”。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统治者表现出了那些机谋和巧诈的时候,社会上便会盛行虚伪和阿谀的现象了。【5】关于“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机谋狡诈与不用机谋狡诈去治理社会则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明白了这一点就等于是懂得了治理国家的法则。如果谁能一直把握住这个法则,那就说明谁就具备了最高的德行。这种最高德行的特点是既深邃又久远,它和万物之德一样,最终都会回归于“道”。这种遵循“道”的法则自然而然的运行就是最大的“顺从”。2024.10.2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